机缘巧合,因工作或者生活日常,微信会经常加一些陌生的“朋友”,加了后,刚开始会交流相关事宜,但过一阵后,便很难再次联络。这类“朋友”大多是一面之缘,如果再次相见,也不一定能认识。
我没有备注名字的好习惯,如果不熟悉的朋友改名或者换头像,那么仅靠我们微薄的交流经历,能唤起我对你的印象的几率接近零。
不过我并不会删除这些朋友,因为他们的朋友圈可以满足我窥探他人生活的乐趣——虽然大部分是广告。
这些朋友了分为这几类:
一、地产广告发布机
由于本人从事房产类工作,微信里这类朋友非常多,据粗略统计,与TA一周(甚至一月、一年)的聊天字数都没有TA一日内发布广告的字数多,这种敬业精神,让同为地产人的我,羞愧难当。翻看我的朋友圈,几乎都是些无聊装X的内容,如果挖到有一条跟工作有关的,那么真算是我那天的良心发现。
与他们相比,我简直就是玩忽职守、不求上进的新时代堕落青年标杆。
平心而论,我丝毫都不反感这类朋友,更没有屏蔽朋友圈。他们全心投入,认真工作、努力拼搏,我由衷地钦佩。印象深的有几位,私下几乎不聊天,他们时常工作至深夜,朋友圈的图片都是一群人伏案工作。真的让人佩服感叹。
二、个体小老板
我非常爱吃鱼,所以这些朋友绝对不是菜场卖鱼的鱼贩子,而是各个烤鱼店的小老板。这些小老板大多富有文艺气息,在晒自家店的美味烤鱼之余,偶尔也会晒晒自己的文艺作品,或发一些阳春白雪的句子。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文艺青年都适合(爱)开烤鱼店。
还有些其他的小老板,比如开服装店的,性别均为女,她们的朋友圈稳定而纯粹,就是衣服图片、衣服图片、衣服图片。我最大的困惑是何时加她们的,我不穿女装啊。
小老板们的朋友圈不会屏蔽,因为欣赏美味的图片能勾起食欲,另外,更重要的一点,他们的朋友圈能学到不少营销手段,如开店,也能借鉴。
三、职场愤青
这些朋友就好玩了,看他们的朋友圈就好比似在看段子。因为这类陈独秀同学总是鹤立鸡群、朋友圈所发内容独树一帜,所以即便私下不聊天,印象也极其深刻。
以一女生为例,朋友圈内容总拿公司领导智力开刷,所以难免有一些如:傻*、脑*、呆*、蠢*等粗陋词汇,而且说得很有趣,有时候内容我觉得并不是领导的过错,但也免不了被她一顿骂。虽说背地损领导是每个基层员工的爱好,但像她这么频繁在朋友圈讥讽挖苦领导的同学,还真不多见。由此可推断此同学性格之耿直。
四、聊友
几乎都是认识多年的朋友,有的甚至目前只见过一面的,但彼此互不反感,有种心照不宣地默契,所以时不时都会聊聊天。
五、网络友人
通过其他网络平台认识的,私下几乎没有接触。最典型的是几位打PS4游戏《GTA5》认识的,都是中国人,但长居内地的不多。有香港的,有留学澳洲的,还有个菲律宾工作的。我们有个微信群,聊得较少,通常都是上线打游戏时相互通知声。
不知道是否是游戏达人的通病,他们基本不发朋友圈,只有那位香港仔偶尔发发去他国旅游的小视频。
结语:
(还没想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