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面对自己喜欢的人,不敢表达,总觉得自己配不上Ta;参加party面对陌生的面孔,找不到与人共同的话题;与同事合作时,总是把自己的想法生生咽回到肚子里,怕自己get不到点,而遭人嘲笑,so,很难融入其中;同住一栋楼,却从来没有主动与邻居打过招呼…
如果你有上面的这些心理动作,那么,这说明你有过自卑的感觉。
自卑真的是洪水猛兽吗?怎样才能克服自卑,潇洒自如的展现自我呢?
看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自信与超越》,很多郁结于胸的问题,有了答案。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他在研究心理学的过程中创立了个体心理学,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人心理状态的发展历程,被人们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第一次看到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名字是在我的专业书籍上。
前面说到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那么,什么是人文主义呢?
人本主义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可以包括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者以人性,人的有限性,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
首先,我们进入书籍了解一下:人为什么会产生自卑感?
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德国天才哲学家尼采,出生于勒肯的一个牧师之家,自幼性情孤僻,而且多愁善感,又矮又瘦,纤弱的身体使他总是有一种自卑感。他曾追求过一个美丽的姑娘,但因为太笨拙,没有成功,这使他更加自卑。因此,他一生都是在追寻一种强有力的人生哲学来弥补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
即便是雄才大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早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临时工”的时候,也是相当的自卑。快到而立之年了,却一事无成,工资也只有区区的8元,而比他大不了几岁的李大钊、胡适都是每月400元大洋;还因为说一口乡音很重别人很难听懂的湖南话,想和蔡元培、傅斯年、罗家伦等北大名流交往,却被人家婉言拒绝……
由此可见,不管是我们普通人,还是那些风光无限的社会名人,都会有自卑的感觉。
综上所述,自卑感人人都有,其中的道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就拿暗恋这件事来说,很多人不敢表白的原因,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心目中的那个理想的TA,我们拿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爱人做对比,于是就有了“配不上对方”的想法,自卑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因为自我评价与理想状态的差距,于是就全盘否定自己,产生了自卑感。
so,“理想自我”和“自我评价”之间的差距是产生自卑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理想自我”说的是人们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而“自我评价”是人们对自己现实形象的评价。
在作者看来,对家庭社会的适应不良,让人们对自己产生过低的评价,这样会拉大“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从而引发自卑,而引发对社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从小过度娇惯,这会让人变得只知索取,不懂回报。不知感恩总是高高在上,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藐视他人,不屑于合作,最终在面对生活时不知道如何适应,产生严重的自卑感。
第二是具有生理缺陷。他们由于某种缺陷或疾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认为自己的存在毫无价值,自暴自弃,不愿同社会进行合作。这也正是我们呼吁关爱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原因。
第三是一些人在成长的历程中,被长期忽视,甚至打压,没有得到特别关爱,对外界处于冷漠敌视的态度。
了解了自卑产生的原因,在心理学中,有哪些克服自卑,寻求心理补偿的方法呢?
作者认为战胜自卑的方法是直面问题,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片海,闪耀着深不见底的幽蓝。但愿你克服自卑,超越梦想一起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