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几天看到了这个问题:《遍地英雄下夕烟》谁的诗句?英雄是指谁?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这句诗出自主席的七言律诗《到韶山》 :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诗中的英雄,即是指眼前的劳动人民,其实也代表了为革命而奉献的每一个人。如果要深刻了解这首诗,首先要明白,在32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第一联,交待了这首诗的时间背景。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一别故乡32年后,主席在1959年又一次返回故乡韶山。在这年的九月十三日,主席在写其他人一封信中,录入了这首七律。
从1959年,上溯3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1927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工农运动得到了大力开展。
1927年1月,主席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曾经回到韶山。三个月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接着在五月二十一日的长沙,武汉国民政府又发动了"马日事变"和沁日事变?。从这一年起,国共分裂。
主席在这次离开韶山后,一去就是32年。当他再次回来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别梦依稀,逝者如斯,主席回首往事,不胜感慨。在后来两联写了这些年的变化。
二、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首联介绍时间背景,颔联和颈联写了这32年中的变化。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颔联写了两种人,一种是举起红旗的翻身农奴以及代表农民的党组织,一种是剥削鞭挞贫苦农民的“黑手”。这里的黑手,也是指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国民党统治阶级。
在工农运动发展得轰轰烈烈之时,5月21日发生了马日事变。驻守长沙的武汉国民政府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破坏了湖南总工会、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等组织,解除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武装。
5月27日, 在湖南衡阳又发生“沁日事变”。驻衡湘军俞业裕在衡阳强行解散农民自卫总队,破坏农民协会、总工会、农讲所等革命学校和革命团体,大肆搜捕屠杀工农干部和革命人士。
从此,工农革命运动进入了一段低潮期。
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颈联写不抛弃理想、不放弃革命 。赞扬了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
也就是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无数的先烈和那些随时准备牺牲的仁人志士,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后,终于改变了这个旧社会。南昌起义以后,万里长征、北上抗日、国共二次合作、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
32年以后,日月已经换了新天。主席重回韶山,不免有今昔之比。
四、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菽,为豆类的总称,稻子就是没有去壳的大米,这里代指正在生长的庄稼。从出句来看,喜看稻菽千重浪,似乎是指眼前正在劳作的农民兄弟。
但是从广义来说,诗中的遍地英雄,代表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为抵抗侵略、推翻旧秩序、建立新中国所有活着或者牺牲的人。
结束语
最后顺便说一下,为什么32年前的5月21日,称为马日事变,5月27日又为什么叫做沁日事变?
喜欢旧体诗的朋友很容易理解。
在平水韵中,上声有二十一马韵部、去声有二十七沁韵部。原先发电报的时候,字字千金,为了减少费用,所以21日写作马,27日写作沁。
汪精卫在1938年12月29日发表的投降电报声明,被称为《艳电》,大家马上就能猜出来,去声二十九一定是艳韵。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9月18日张学良发表出兵华北通电。因为上声十八是巧,所以这封通电被称为《巧电》。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74|陈郁填词咏雪,其实在骂这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