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犯错,也爱找理由,甚至于还时不时的偷偷懒,都是这个年龄该有的,家长如果求全责备,或者把这当作不正常,那就有可能让孩子失去成长方向,因为,每个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或多或少都会这样。
这就像前几年他爱玩,毁掉各种各样的玩具,在沙土堆里,把自己浑身上下,满头满脸,全都弄上了沙土,不管家长怎么吆喝,怎么样说“以后都不准这样了”,可他依然会马上用行动告诉你,他的坚持和痴迷。
如果往前看一看,孩子大了很多,就有了自己的世界,并且这个世界对家长,是完全屏蔽的,这会让家长更加的不适应,很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就犯了大错”,又担心“什么都藏在心里”,时间长了会不会出问题。
是啊,孩子的正常表现,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说,这个孩子明显一些,另外一个孩子也许比较内敛,但或多或少,都会让我们看见,他某个年龄段所具备的特点。
要不就麻烦了,该干的破坏没有干完,就长大了,这没问题,如果连开始也没开始,那就有遗憾了,这个遗憾是不可以弥补的,因为不可以弥补,所以会造成一些空白,有了这些空白,孩子需要发展的就没有发展起来,生命的空白和能力的欠缺,会延伸到整个人生。
然而,这一切都是隐性的,不抽丝剥茧的观察,没有足够的专业背景来评判,你就不能发现,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什么机会,有哪些地方是错过去的,而只能感觉,“这个孩子有点那什么”,这也就是比较专业的发现了。
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孩子已经错过了,他的能力没有发展起来,以后也没机会发展了,而他身边的人,还没有办法后知后觉,归结为是孩子自己有问题,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
这样的错误归因实在太多了,我们可以那最常见的知识学习来分析,有的人说,在记忆和理解上,大多数孩子的刚开始,是没有太大区别的,所谓的智力结构,也只是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在自觉不自觉中,慢慢失去一些,慢慢发现一些,而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也出现了自己的缺点。
幸好我们有这么一个“成长过程”,可以进行自我修复,来让自己在做一个普通人时,能够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而不至于让自己的缺点放大,成了这个世界上,极少数的那一部分。
还有另外一个“极少数”,就是我们都希望成为的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就需要在我上面所说的成长过程中,对那些需要经历,或者是反复经历的,有过一次,或者是很多次的体验,这些体验让有些孩子,在经历了很多失败以后,忽然,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敢于犯错,那个时候在他们心目中,觉得只是好玩,而不是挫败,如果这种“觉得”,保持到走进社会,那将会创造出来多么美好的人生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