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南孙父亲跳楼的解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59068/fd2ec5ca6d6761b9.jpeg)
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知名作家亦舒的代表作《流金岁月》,有读者说是描写香港的故事,编剧和导演把它改成了上海的故事,有点牵强。不过剧中蒋南孙的奶奶,父亲倒是有点像大资本家家庭岀来的老太太和大少爷,有点像茅盾笔下《子夜》里的人物。
蒋太太打麻将,五十年代初期倒也流行,蒋先生跳楼是否有移花接木的可能,五十年代初期资本家跳楼的也确实有,然后蒋老太太被扫地岀门,蒋太太改嫁,蒋小姐重新做人,好像也说得过去。
下面一段载图是2001年海南《天涯》杂志摘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59068/a8fbf7a83e59f032.jpg)
我想这也有点玩穿越的味道,蒋先生没有工作,做股票还只输不赢,蒋太太天天只会打麻将,蒋小姐还读研究生,蒋老太太每天还要吃山珍海味,钱从何来?如果是在五十年代还可以解释为吃股息,吃老本,在当下决无可能。坐吃也会山空的,更何况经过十年文革的荡涤。
剧情中,来蒋家讨债的也不像是在上海滩发生的故事,在香港的电影和电视剧里倒常能见到,难怪看客们会玩穿越,会遐想联翩,会对蒋南孙父亲的跳楼有玩穿越的解读。
张爱玲的小说也常在上海与香港两地穿来穿去,《色戒》是写解放前上海的故事,如果改成现代版的上海,梁朝伟和汤唯肯定不会同意的。一千个读者里也不会有人把《色戒》里的梁朝伟读成小谢,把汤唯解读成朱锁锁,因为它穿越不过来,十里洋场的痕迹太深了。
《流金岁月》里蒋先生的跳楼,所以要被人们误读,因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上海人也太会联想,关键还是对那段历史记忆深刻,尤其是住在洋房里的人,太容易进入角色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