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古城心向往之。
我在梦中总能看到,坐落在湘西沱江边的古朴秀美的凤凰。江水清澈见底,坐上悠悠小船,听着摆渡老船夫的号子,缓缓地向水流更深处漫溯。两岸依江而建的土家吊脚楼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注视着往来的船只,眉宇间的慈爱流露无遗。美,就这样悄然地由眼里延伸至心中。
读完《边城》,我真真切切听到了边城的呼唤。
《边城》是一部反映湘西民情的中篇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通过描述船家少女翠翠与少男傩送的纯爱故事,展现了湘西人纯洁的美。
《边城》是一首诗,淳朴温润,自然清新。
“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一条小溪,一座白塔,一户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这是一首孤独却满带爱意的诗,就像清晨沱江上荡漾的涟漪,一圈一圈将与生俱来的温暖传递。相依为命的祖孙俩,日子过得极其清苦,但淳朴善良、快乐和谐与之朝夕相伴。我能想象这样的日子,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年。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恪守本分刚强正直的老人跃然纸上。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那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纯真善良的翠翠穿梭在字里行间。
“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懂事乖巧的小狗也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眼前,让人欢喜。
湘西高峻的山,湘西清澈的水,哺育了善良勤劳的土家人。人性的光辉在他们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散发出馥郁的芳香。作者用细腻丰富的情感主线深深牵动着我的心,读着读着不知不觉竟已泪流满面。祖父摆渡客人不收一个钱的朗声笑语依稀回响在耳边。祖父、翠翠、黄狗组成的生动温馨的画面依然映刻在脑海。翠翠那一声声清脆悦耳的呼唤声宛若铜铃未曾飘远。翠翠是幸运的,在失去双亲后得到了祖父最深挚的爱。祖父是幸福的,在失去唯一的女儿后得到了孙女的陪伴。相依为命,一生守护。
《边城》是一首歌,凄美动人,悠扬决绝。
祖父年岁已大,意识到自己死后翠翠孤苦无依,默默地操心着她的婚事。十五六岁的翠翠青春年少懵懂羞涩,即使有了心上人也不敢吐露心声。祖父在得知船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佬和傩送都喜欢翠翠后,他是欣喜的,但他也是含蓄的,没有明说,只是小心翼翼地探试。书中人对这件事的态度注定了这个故事的悲情结局。也许这正是作者的意图所在,美丽总使人忧愁。
那美丽的忧伤就像远山的淡烟缭绕心间,使我对边城念念不忘。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遇见傩送,傩送和翠翠就住进了彼此的心里。爱情就是这么美妙,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注定了一生的永不改变。美好的事物总会被很多人记在心里,傩送的哥哥也喜欢翠翠。年轻无畏的他们敢说敢做,在差使媒人上门试探老船夫无果之后,决定公平竞争,用湘西人最热烈的歌声打动翠翠。大佬死了,顺顺和傩送冷漠了,祖父也死了,傩送离开了,翠翠守着渡船等待傩送归家……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翠翠和傩送的爱情带着淡淡的忧愁,就像边城,在原始山林的孕育下散发着自然朴素的纯情,洋溢着幽幽含蓄之美。“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掩卷,遥望……
我分明看到了边城的太阳冲出薄雾冉冉而起,溪边的渡船从彤红的日边而来,光晕在翠翠脸上闪烁,如山涧的溪水清流婉转 ,如天上的白云轻飘悠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