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970575/e6451db65e56f6e9.jpg)
某种情绪的产生通常都不是由纯粹单一的事情引发的,那个被认定的原因往往只是最后的致命一击,是压到情绪骆驼的那根稻草而已。
只是,认定的事很难改变。这就是人性的偏见和执念。
百分百受欢迎,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存在,但尽量做到令绝大多数人不反感,这或许是所有人都想做到的。有的人有条件,有能力去尝试,有的人则未必能够做到,不一定是能力,更可能是性格。
我的性格决定了我就是那不容易做到的那一类人中的一员——很多时候过于“爱憎分明”了。讽刺的是,这样的我却经常好为人师去开导别人“不要非黑即白”。这说明,我的意识是清醒的,知道极端是不适的。
知道却做不到,这是很多人的苦恼,我也若此。因此,明知道爱憎分明不合适,却又无力改变的后果就是与大半个世界划清界限。不去刻意讨好什么人,尽管他们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某些现实或预期的利益或便利。
也许不是不想,而是没能力。
“做真实的自己吧!”总是用这样的自我安慰来掩饰能力的不足。
还有就是,以为真实的自己可以遇到真实的人,交到真实的朋友。
在那位常常在旁人面前称我为老师的兄弟做了更适合于他的决定,彻底离开我的小团队,给我带来了已经预料但难以接受的负面情绪之前,我事实上在同一件事上已经有过了一次令人沮丧且啼笑皆非的经历。正是几次类似经历的叠加才使得“难以接受的负面情绪”能够出现。
如果说这位兄弟是为了更符合自己理想的未来,为了面对现实的生活压力而被迫离开,那之前的那位仁兄的行为就真的有些令我沮丧了。
他是老周的老部下,大专毕业后就分配到老周单位。入职销售科之后没几天,老周就以科长身份“空降”到了销售科,成为了他的领导。性格直率的新人很快融入了集体,成了老周很信任的人。很多重要事情都交给他去执行。也正因如此,我和他也开始走得很近了。以至于后来几个人相约租赁生物制药厂,到成立自己的制药企业,他都是初始者之一。尽管性情耿直,但他却是有想法的人,且有时还十分偏执,主要表现就是。他似乎不太能够看见他想象力触及不到的世界。
“朋友数,斯疏矣。”太亲近的关系太容易令人脆弱小气,特别是他这种耿直的人,有时会产生一种被“背叛”的感觉。一旦认定,就很难改变。我最终还是被他认定没有照顾好他……
早安,七月十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