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Chan——国际家庭教育导师,青少年成长规划师。微信号:godfey
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58篇
滋润生命需要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生命如同种子,如果种子要长的好,需要吸收阳光,水分,空气……开花结果,绽放生命。至于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取决于生命的本身。
人也一样,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营养有:
1、生理营养
2、心理营养
那么,生命成长的标志是什么呢?有三大标志:
梦想+热情+学习力!
一个孩子如果是满怀理想,充满活力,且快乐的,负责任的,学习的,那么,即使Ta生命的本能碰到困难,依然会想方设法去克服,最终变得更加强大。看植物就知道,例如,石头压了某个小树苗,这棵小树就会从不同的方向长出来。人也一样,且人较之于植物,有更大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生命力不够,那么,就是因为营养不够。
孩子从哇哇落地到走路,有其成长的生命的自然规律,“三翻(身)、六坐、九爬、十二走(路)”……父母只要提供给孩子足够的生理营养,并不需要画蛇添足地教孩子如何翻身、如何坐、如何爬,也不要常常和其他孩子去比较动作发育的先后。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身体的发育会推动孩子去完成前面说的动作。
孩子的心理也一样,生命不需要我们教孩子如何快乐,如何负责任等,孩子都会的,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心理营养,也就是我前面的文章提到的《五大心理营养》。
中国有句古话,“3岁看大,7岁看老”。今天,重点说说0-3岁孩子需要怎样的心理营养。
1、0-3个月,孩子需要两个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和生命至重。
(1)无条件的接纳
婴儿宝宝很脆弱,除了一个小生命的存在,一无所有。这个婴儿未来是否会孝顺父母,是否聪明,是否健康,我们都不知道。婴儿不会叫人,一小时半要吃一次,刚生出来的孩子让全家都精疲力竭,而且Ta的需求还很多:当“我”害怕时,你会来抱我;当“我”饿了时,你要给我吃……事实上,当我们看到小婴儿吃时,就很快乐;看到孩子的便便很正常时,也很快乐……父母仅仅是因为孩子存在本身就很开心,那时,孩子潜意识里就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家人无条件的接纳。
(2)生命至重(即生命中第一位)
在宝宝出生的头三个月,妈妈分泌“苯体安”。如同身体上妈妈会自动分泌母乳提供孩子生理营养,荷尔蒙提供妈妈“苯体安”照顾孩子的心理营养,让妈妈做到能够无条件接纳,并将孩子放在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位。
如果妈妈因为情绪有问题,分泌的荷尔蒙要去照顾妈妈的情绪,无法产生“苯体安”,孩子就会去找Ta的“重要他人”,那个能对Ta“无条件接纳”,并将Ta放在生命中第一位的“重要他人”。如果孩子没有找到Ta的重要他人,Ta会用一生去寻找,否则整个人都不安心,不稳定。如同你渴了三天,你会不断找水,满脑袋想的都是水。当你终于看到一瓶水,哪怕它是肮脏的水,你从理智上明明也知道那是脏水,可是你可能还是会把它喝下去,因为太匮乏,太渴求。
孩子可能会碰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坏人,但这个坏人愿意做孩子的“重要他人”,那么这个孩子明知道他是坏人,也会和他在一起。也许大家日常有看到过学习成绩不错的女孩和一个学习成绩差、被家长称之为“流氓”的男生谈恋爱,原因家里从小就让这女孩感受不到“生命至重”这个心理营养,而那个男生可以无条件接纳她,此时男生就是重要他人,于是孩子就会不顾一切……
怎样避免呢?
我们父母本身提供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对孩子来说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的。否则可能我们就不能阻止孩子叛逆,和一个流氓谈恋爱。你就算把嘴说破也没用。
所以,0-7岁非常关键。但如果家长错过了0-7岁的阶段,那么在16岁之前,家长也可以重头做起,补功课,给予孩子无条件接纳,将孩子视为生命中第一位,这样亡羊补牢也不算晚,就怕家长没去觉察,没去践行。
2、4个月-3岁,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
孩子需要安全感是为了分离。为什么孩子需要分离?孩子此阶段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又能够和别人“以情相惜”的一个人。
孩子刚存在时并非是一个人,是和妈妈“共生”,和妈妈一起“共生”九个月零二十天。
生出来的那天必需要和妈妈分离(剪断脐带),那是生理上的分离,是看得见的。
孩子的“安全感”和两点有关:
a、孩子觉得父母关系是安全的,稳定的,不会分开的。孩子的世界就是爸爸妈妈,如果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关系不稳定,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世界可能要裂开,孩子会始终处于恐惧中;
b、来自妈妈情绪的稳定。妈妈可以生气,对于孩子来说,害怕的是“不可预测性”,害怕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而生气,孩子觉得妈妈很捉摸不定。其实,如果妈妈不开心的时候,妈妈只需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当孩子觉得自己安全了,自然而然就会和妈妈分离,因为孩子要做一个独立的人。
孩子是分以下四个阶段来分离:
(1)4-10个月:孩子开始和母亲亲密又疏远。
孩子会自己爬爬爬,爬去另外一个地方,如果你什么也不做,过一会儿孩子又会回来。这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在一个安全范围里自由探索。当孩子回来,在你旁边转,或是让你抱抱,其实那时孩子就来吸收心理营养的。等你满足他抱他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孩子就开始挣扎,你就放他下去。给孩子空间,这样的孩子就愿意亲近人。对陌生的人、事、物有很多兴趣。爸爸妈妈不要跟着孩子,孩子爬到哪里跟到哪里。最不好的是孩子不要抱,我们偏要抱;孩子要抱,我们不抱。
我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时间、心情去做事情,而非按照孩子的意愿去做。
(2)10-16个月:孩子开始学习走路,开始冒险。
孩子开始走路,对孩子来说发现一个新世界。如果有足够安全感,孩子就会去冒险。同时孩子开始发展出睡前仪式。对孩子来说,睡觉也是一种分离,所以父母可以给孩子唱歌、讲故事等。养成孩子有勇气面对新的东西,面对挫折的心理。
(3)16个月-两岁半:孩子寻求独立。
孩子的独立性开始变强。孩子会和妈妈闹别扭,他想要成为独立的一个人。此时需要孩子和重要他人的共同努力。这个时候孩子最喜欢讲的就是“不要”。他要自己做。但是他又不会做,且偏要做。本身没有安全感的妈妈会觉得孩子和他不亲,妈妈会控制孩子,孩子挣扎很大,但一定是孩子会输。如果孩子没有办法发展这部分,孩子就会有分离的焦虑。正常的孩子会觉得分离很难过,但还是走得过去的。但有分离焦虑的孩子每一次面对分离(搬家,失恋等)时,孩子就会觉得失落,情绪不好,甚至不好到要活不下去的地步。
(4)2岁半到3岁:孩子成功分离,我和妈妈是不同的两个人,这时候发展出一个稳定的自我。
孩子有了“我”的心理上的感受和认知。且知道就算妈妈不在是不要紧的,因为妈妈的爱还在。当有了稳定的自我时,我就能够和其他人有一个适当的人际关系。五大关系中的一个是“与人连接”。家庭要做的是:爸爸妈妈关系稳定,妈妈尽量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