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我去火车站售票处的自助取票机上取票的时候,旁边一个30来岁的男式,看见我取的车票中其中郑州到郑州东的两张车票距离很近,只有40分钟,说,你怎么不直接从郑州坐到西安,有一趟不用去到东站的车,你这40分钟跑不到郑州高铁站的。我笑着说,这个点很早,估计可以吧,他用一种焦急的口气说,到不了,到不了。我取好票,笑着跟他说了谢谢。
走出取票室,想着怎么办。只能按照设想的,打的过去了。
于是下火车前的10几分钟里,按摩按摩足三里,活动活动胳膊,想着一路出站,能节省1秒是一秒。
那长长的出站时间被我浓缩到了三分钟,跑到出租车站点,给出租车师傅说,我想在7:00前赶到高铁站,能到吗,他问我,几点的高铁,我说7:09的,至少提前三分钟的到高铁站,那师傅说,6:50能到。
谁知前边那辆出租车不知因为什么,和出租车点的值班人员争吵起来,正好挡在路中间。我着急地说,要不我下去问问,让他把车开到稍远的地方,咱们先走。师傅说好。下车去说,还没说,前边的出租车开走了。我赶紧回去。
一路上,在灰蒙蒙的早上,已经有不少人骑着摩托, 电动车,在路上奔忙,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一个个闪着红色的尾灯,远远望去,路上有很多交通工具。
我问师傅,郑州这么多人这么早都起来了啊,师傅说一直都是这样。
一路上再无什么话,很快到达高铁站,刚刚6:40。
后来的一天,我总在无意识想起这件事,如果我听了那个好心的陌生人的话,估计不知道现在在干嘛。
这只是一个陌生人偶然地对我给予帮助,而事实结果与他料想的不一样。让我说不上什么感觉的是,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很多人倾向于给出孩子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还好说,比如孩子不喜欢吃梨,那就不给孩子卖梨。而精神上的呢?比如孩子说我想玩游戏,不想写作业,作为父母,我们的焦虑就会被触发,就会无意识地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可是身体是孩子的,感受也是孩子的,父母知道此刻孩子的感受吗?我看未必。
大概真正的家长智慧会藏在这种事情里吧。
孩子在我身边很多年了,现在才意识到,她来世上的目的,帮助父母觉醒成长,然后体会人间的种种感觉。
自己先慢慢去放开自己,尝试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和恐惧都来自哪里,接纳它们,看见他们,才会慢慢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并学着接纳。
其实我发现我之前的潜意识中,总是渴望什么事情,一次性做好,一劳永逸,讨厌失败,讨厌反复,讨厌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然后就想当然认为它不会变好了。昨天和父母呆在一起,在签证中心,多次听到父亲摇头叹息,感慨办理的麻烦,并说,明年就不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去年在签证中心,他也是这么说的,但终究是办理了。
想起李笑来老师说的,不要害怕麻烦,麻烦里藏着财富藏着上机。
和母亲聊天,说到麻烦这个事情。我说,你看,办理签证的小女孩都不怕麻烦,所以人家在这里上班,这里的工资多高啊。领导都不怕麻烦,所以人家是领导,而我们怕麻烦,所以我们是普通人。
再回看这段文字,其中出现了三个怕字,怕什么,怕麻烦。
大概在我小的时候,父亲也是这么说话的吧,他一直都是这样。所以,我很多时候也会无意识地害怕麻烦,希望事情一次性解决,希望诸如考试,恋爱,婚姻,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次性直线式上升,中间不要经历挫折和回撤。现在想大概比较好的思维方式是,接受失败是人生的常态,考试考不好,恋爱婚姻一次性遇不到合适的人也很正常,孩子的成长会跌坑也很正常,自己有时候不想做什么都很正常,这样自己先慢慢静下来,慢慢寻找自己的感受和轨道,才好。
李雪在书中反复说,孩子自身有着对事物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家长如果不横加干涉,它会处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婚姻问题。
我觉得我可能意识上了解了这一点,在实际中,还是没有全然放开自己,不敢相信孩子自己会照顾好自己的各种事务,究其实,不过是我自己没有那种经历罢了,所以我不敢相信有这种情况的存在,尽管《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和妈妈,但是因为案例太少了,少的令我不敢相信。
想想自己的人生,前20年,接受教育,按部就班,然后就工作了,按照工作的进度,结婚后有了孩子,按照孩子的节奏,早起做饭,中午晚上定时做饭。周六周日才会没有什么挂碍的做点什么,然而还报了学习班,还要安排时间学习。
怪不得,周六周日,常常躺在床上刷手机,打斗地主,放着家务不做,饭不做,衣服不洗,原来只想懒懒地让自己想干嘛干嘛啊。原来这就是漏出来的没有被完全压抑的自我啊,呵呵呵,你的样子真心不好看啊,躺在床上玩。嗯嗯,好吧,如果自我是这样,接受吧。
那就不想那么多了,尽力感受自己的感受,尝试勇敢做自己吧,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去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