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是一碗粥》
这出戏拍得奇怪,有点满腹经纶而一地鸡毛的意思。
满腹经纶是它的绝大部分内容,容量很大,也很有意思。一地鸡毛是它的结尾,仓促、不搭、走神。具体怎么回事,诸君且看。
父亲独居,四个居行于不同城市的子女相约周末回家探望。父欣然准备,却等来子女没空回家的电话。于是父亲收拾行李,奔往四城看望。然而每到一处,发现子女生活均不如电话中所言的如意:大女离婚,小女同性,大儿失联,小儿卖家…………在这一次次精神折磨的过程中,父亲重新定位自己,定位对生活态度与追求的认识。结尾的鸡毛来了——电影没有往下挖掘更深沉的东西,忽然镜头与心头一转,以理解万岁仓皇收尾,大团圆收档回家过大年。
父亲在探望途中以及走进子女生活认识、感触、定位的内容是有意思的。但于我的观感要说的却不是这个,而是父亲写了一本书,一本回忆录,一本对家庭,对孩子成长记录的回忆录。
这是一个有情怀的父亲,这是父亲的情怀。尽管这情怀有点黏糊。
由于做老师,由于做语文老师,所以对情怀这个词比较敏感,也因此而对人们议论情怀的缺失有所观点。
我们经常听到感叹甚至是吆喝说当下人文、情怀的缺失,尤其是青少年们。但我觉得情怀的缺失人群里,中年比青少年更可怕。我觉得青少年们倒是没有缺失太多的情怀,只是他们的情怀烙上的时代痕迹为长者们所不熟悉或认同。反而是中年,他们缺失了本应具有或需要的情怀。
中国的中年人是六零后期七零全期八零早期生人,是一代从懂事就开始接触改革开放的人,是一代至今还在经济海洋甚至是漩涡里转的人。既然经济是其接触认识生存于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归于精神范畴的情怀自然相对弱势发育和生长,缺失了、缺失着。虽然有许多文艺的范与腕在,多有虚的伪的妖魔化的。(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