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
--题记
我的家乡在沿河,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我钟情的那一抹袅袅升起的炊烟,在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爷爷慈祥的目光;有牛羊的鸣叫;有日落的相衬;有儿童的嬉笑——好一幅令人心甜的画面啊,怎能不令人牵挂?这是城里人无法真正看到的炊烟,即使有,也只是工厂释放出来的废气,炊烟只属于我那宁静的乡村,只属于那浑厚的黄土地。当你走过升起炊烟的乡村,你的心灵就会归于淡雅的宁静,它也会从你的记忆里升起来。印象中,母亲的身影大多在炊烟里忙碌,懂事的我们,常常帮母亲往灶里添加包谷梗和稻草秸。有时候,调皮的火会跳出来把我们的头发制作成康师博模样,虽然有点心痛,但我们还是一笑而过,因为那是天伦之乐的炊烟。童年的记忆里,炊烟像青藤上缀满的一朵朵小花,是母亲做好的可口饭菜。在山坡上,当你的牛放饱、柴检好还在嬉戏的时候,发现自家的房屋上没有冒烟了,你就会知道母亲早已做好了饭菜,你就该回家了,如果再不回家,母亲在村口喊你的声音就像炊烟一样传过来了。 我上六年级的时候便学会了煮饭。那时,炊烟便成了父母心底的温暖。父母亲扛着犁锄到山坡上去干活,留我在家里煮饭,煮好了送到地里去。临近中午,父母累了,他们就会一会儿遥望屋顶上的炊烟,一会儿望着村口的路。有时候,父亲会放下犁,坐在田埂上伸一伸脚,用满是泥土的手取出旱烟来吧嗒吧嗒地吸,这时候母亲便会望一望父亲,望一望路口,念叨着“没冒烟儿了,要送饭来了”之类的话。
饭送到的时候,父亲母亲一身的疲劳全消失了,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仿佛他们要吃的全是温暖。进入大学后,炊烟是远行游子的乡音。无论你到哪里,看到欢烟,就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你所有的创伤就会随烟而逝,你的感情就会融进温暖的环境里,那漫漫长路的孤独与寂寞、疲意和恐惧就会无影无踪。恋着故乡的炊烟,是因为它有着故乡麦子和稻谷的芳香,是母亲殷切的目光,是亲情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们乡村共同拥有的勤劳和善良。那一抹炊烟,注定是缠绕于梦的一抹乡愁,一丝莫名的伤感袭上心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