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风吹一叶报金秋,伏虎寒蝉唱不休
来源:发布时间:2017.08.07 12:16:3530次浏览
一叶梧桐一报秋,
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
更有寒蝉唱不休!
今日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今天,孟秋时节正式开始!然而,清凉的秋天的气候还没有真正到来,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
今日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曰:“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之日凉风至”,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因此立秋也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此外,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启奏:“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叶,以寓报秋之意。“一叶落知天下秋”,在《淮南子·说山训》中,用以寓意以小知大,知微见著。
立秋风物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此时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寒蝉鸣:曹植有诗“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古人说寒蝉小而青紫,其实是秋凉后蝉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而变声凄切。
立秋乐事
秋是容易让人生出忧愁的时节,但同时也是收获的时节。为了这份一年中最重要的喜悦,人们也有许多立秋乐事。
迎秋丨
周代,立秋日天子会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昊(古代汉族神话中的西方天神,五帝之一)、蓐收(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秋神)的仪式。
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记载:“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明承宋俗。
啃秋丨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意为将秋咬住,表示酷暑的结束。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整个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
贴秋膘丨
清代在立秋这一天,会悬称称人,和立夏所称之数对比,如果体重轻了,今年夏天则为“苦夏”,人在盛暑往往食欲不佳,而秋风一来,胃口又开,是时候补回些斤两了,因此就要“贴秋膘”。立秋“贴秋膘”的说法来源清代《京都风俗志》: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
汪曾祺为此写过一篇文章《贴秋膘》,提到吃烤肉,羊肉切成薄片,“足鄧长凳,解衣磅礴,一边大口地吃肉,一边喝白酒,很有点剽悍豪霸之气。满屋子都是烤炙的肉香,这气氛就能使人增加三分胃口”。立秋贴秋膘吃烤肉,别有一番滋味。
除了上述乐事,民间的立秋习俗多与吃有关,例如立秋时,江南一带流行食秋桃,在立秋日,无论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在其他区,还有吃鸡蛋、吃饺子、吃“豆腐渣”、吃赤小豆等等。
秋的气息就是生活的气息,比起诗人的秋天,俗世是不论季节更替,都要用吃来感受这一切。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秋天的味道,就是家常美食的味道。
立秋养生
立秋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体也要顺应自然,“顺天时,因天序”,避免大量出汗和体力消耗,收敛肺气,调整情绪,预防感冒,立秋养生牢记敛、防、收,并采取措施应对“秋老虎”。
增酸少辛敛肺气
立秋后尽量少吃葱、姜、蒜、韭等辛味之品。辛味通肺,可以助长肺气,如果摄入过多辛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肺气太盛,导致上火等秋燥症状。《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指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山楂、柠檬等,可以收敛肺气防秋燥。
按摩养生防秋疾
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稍不留意很容易感冒,且易迅速传播。预防秋季感冒有两个简便易行的按摩方法:擦迎香和晨起浴面。用双手大鱼际(拇指掌侧肌肉丰厚处)在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处反复擦动200次,再用掌根在面部上下擦动100次。
▽兴业物联温馨提示▽
入秋以后,空气开始变得干燥,兴业物联温馨提示大家:多饮水,多运动,多食水果蔬菜;早晚温差大,为预防感冒,可备件外套,保持充足睡眠,度过舒适愉快的秋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