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境由心生:一个中国小镇的,文明生态与文化哲学》
作者简介:车凤,文学博士,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替你追问,试着回答",即围绕聚龙小镇这一"现象",从小镇成功原因,意义与作用,幸福感,冲突与矛盾的解决,公共文明与秩序的建立,聚龙的核心价值观,未来发展前景等七个方面,"旨在理性探讨小镇十年从无到有,从隐到显的因果,它的来处和可能得去处。"可以说,这本书,是作者上一本书《这就是我想过的生活》的续写。
从内容上来说,作者在第一章对信仰,分享,理性等,结合小镇中事迹做出自我理解,打下后文介绍聚龙文化的基础;而第二三四章,从小镇的人,物,制度,风水,命名,历史文化背景反映了小镇蓬勃发展的现象以及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则是对聚龙文化的成果——聚龙人格的描写,第六章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具体解释了其含义。
坦白来说,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批贬的,甚至是失望的。
我书读的不多,不是满腹经纶,不是学富五车,我是有自己喜好的平凡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那些有烟火气的作品一见钟情而对那些无血肉无筋骨的书文无动于衷,扯得有些远,现在来说说我的一些不同意
一,标题不当。
境由心生,字面的意思就是人的心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创造环境,当然这是单向的说法,我认为环境与心态都是可以交互影响的,但书中偏向于的是,聚龙小镇营造的大环境和良好氛围对人们心态和行为的改变来达到的良性循环。
书评:《境由心生:一个中国小镇的,文明生态与文化哲学》二,广度不足。
这本书共306页,三分之二是作者文章,三分之一是各界人士对聚龙小镇的评价看法。作者的三分之二中还穿插了大量图片,可以说,字数偏少,这么少的容量却想从这么多个方面包容并纳,自序中提到的矛盾与冲突的发生与解决,人们的幸福感这两点,其实是读者最关心的,打个比方,富有的时候保持风度整洁容易,但贫穷的时候每天还能认真的检视自身衣服就困难了,在困难条件下反应的东西更丰富,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这是不可否认的,君子都和而不同,要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时常争论,何况是这些在日常里的油盐酱醋,只是敷衍地以"管理者也是业主,所以会将心比心就不会有争论"这一理由草草了事,那么居民和居民之间呢?人的差异性早就注定了人的斗争性,连冲突都没有发生,要读者怎么相信这是君子国桃花源呢?恐怕会让读者觉得是个冰冷的天国吧,人的幸福感这一点也是以诗意为切入,浅谈即止,隔靴搔痒让人不痛快。
三,深度欠缺,不接地气。
很多观点并没有足够说服力的事实依据补充其血肉,甚至会引起我的质疑,又或者措辞不当以致表达不充分。比如理性之爱这一小节"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是以承认人性的不完美为前提的",我相信若是在这些观点的提出后,更多的像理性之爱这一小节一样,以小镇个体人产生的故事与观念辐射出整个小镇的文明生态和文化哲学,我想会更会打动人心,令人信服接地气。文中描写人物出现最多次的两位创始人,被作者写为聚龙的乡贤,乡贤最重爱乡之心,其次德才,能凸显爱乡之心的事迹不是没有,却没有得到更好更深入的描写。
四,重心偏移。
本书出发的目的是在解释聚龙小镇这十年来从无到有的因果以带起他人的精神反省,可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在喧扬聚龙如今的蓬勃发展,对人的巨大改变,功不可没,而不是去探讨人们改变的内核动力是怎样承受日常生活的重量,怎样在一个个微小精妙的瞬间改变人们帮助人们明德与明道,养浩然正气,克己复礼的。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激赏,多次"若无真诚,无法复制小镇"的陈词滥调。
五,存在多次印刷错误,对不起定价68元的书价。
但本书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对理性的理解,对人的精气神的阐释,关于道德节约社会管理成本的看法我更是深表认同,但我最感动的仍旧是关于慎独的那段描写"最考验我们的,往往是生活里时时处处微小的时刻""当我们养起自己的浩然之气,我们的尊严就永远不需要别人给",值得一提的是,书的附章里,宋少鹏教授关于聚龙的观点十分客观,不容错过。
书评:《境由心生:一个中国小镇的,文明生态与文化哲学》对聚龙我想说
:外界的褒贬不一也好,他人的观点不同也罢,我仍旧对中国出现这样的小镇感到欣喜,即使只是一群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国民所营造的小小一隅,即使只是真如桃花源一般不可复制,或者只是梦幻泡影,人间稀少,但它出现了,就代表了有可能,世界的可爱之处就在于此,险恶的颠沛流离中,冷漠的人情世故里,正是有了这样像太阳般的可能,才让我们这么深情地爱着人间,用我们最大的热忱,以我们最好的言行面对生活,就像十七岁那年,你追求心中欢喜的他或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