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作者: 佛相_967f | 来源:发表于2018-08-04 16:41 被阅读0次

    专称弥陀名号,必然往生弥陀净土。因为这顺了佛的本愿。 

    “本愿不虚,称名必生”,因为阿弥陀佛本愿不虚假,所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必然往生。

    第十八愿称为阿弥陀佛的本愿,愿文是这样的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法藏比丘发愿说 :假设我成佛,我要救度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只要信受我的救度,愿生我的净土,称念我的名号,我就必能令他往生我的净土。如果做不到,我就不成佛!不过,造下五逆重罪和诽谤佛法重罪的众生不在救度之列。

    二、《往生礼赞》“四十八字愿成释”

    “本愿不虚,称名必生”,主要依据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中对第十八愿愿文以及此愿成就文的解释,称为“四十八字愿成释”。

    善导大师这段文,总共四十八个字。前二十四个字解释第十八愿的愿文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后二十四个字解释第十八愿成就之后度化众生的功效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这四十八个字很好懂,几乎是白话,不过因为很简略,很精炼,需要解释才能明了其中的丰富内涵。直接按文字翻译是这样的 :

    如果我成佛,我要救度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只要称念我成佛时的名号,哪怕临终闻法,才称念十声,我必定使他往生我的净土。如果做不到,我誓不成佛!

    现在法藏比丘已经成佛,在极乐世界,叫阿弥陀佛。由此可知他当初的誓愿已经实现,没有落空,任何众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必然往生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的解释很简略,很明朗,不复杂,人人听得懂,个个做得到,这就是著名的“四十八字释”。

    “本愿不虚,称名必生”就是取自这段文。

    “本愿” : 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

    “不虚” : 因为阿弥陀佛成佛了,救度众生的誓愿完成了,成为了现实,所以不虚。

    “称名” : 第十八愿所说的念佛,不是实相念佛、观想念佛等高难度的念佛,而是人人做得到的口称佛名的念佛;不是念佛的法身、报身、化身,也不是念佛的智慧、神通、光明、相好,而是念佛的名号。只要口称佛名,佛的三身、四智、十力、相好光明、智慧神通,通通包含在内。

    “必生” : 只要口称佛名,就是乘佛愿力,必定往生,没有任何不确定性

    (一)前二十四字释第十八愿

    善导大师的解释,读起来跟愿文差不多。

    “设我得佛”解释为“若我成佛”,更通俗。

    “十方众生”还是“十方众生”,此界他方,凡圣善恶,通通包括在内。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从文字上没有解释,从意义上说为“称我名号”。

    “乃至十念”解释为“下至十声”。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原文照录。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没有解释。

    愿文 释文 比较

    设我得佛 若我成佛

    十方众生 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称我名号

    乃至十念 下至十声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三个疑点

    对比起来有三点疑问。

    1.以“称我名号”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愿文“至心信乐”是信,“欲生我国”是愿,释文“称我名号”是行。信、愿、行各有不同的内涵,为什么善导大师用称名之行来代替、解释信和愿呢?这是 因为信愿行是一体的,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为体,而最后落实在称名。信,正是信“称名必生”;如是信知,念念称名,念念自然有愿生之情。所以大师直接就说 “称我名号”,让我们不会有猜测的空间。不然我们没有智慧,就会想到底是信什么?要怎样信?怎样愿?就会很空洞,很缠绕。比如说有个人没有吃的,快要饿死 了。你不用讲许多,把香喷喷的馒头拿给他吃,他自然就有信心了。“称我名号”就好比实实在在直接吃馒头。

    善导大师不讲玄虚的,不让我们落在自心这一边,妄加猜想,而是说佛告诉我们 : 只要称他名号,下至十声,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用“称我名号”解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直彻根本,非常明了,毫不含糊,对我们这样愚痴无智的众生恩德无 边。这是透过文字直达本质的解释,是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样的解释,只有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才有智慧作得出来。

    2.以“下至十声”释“乃至十念”

    愿文“十念”,有人依《弥勒所问经》解释为慈心、悲心等十念,也有人解释为清净心的念;怎么知道一定是称名十声?另外,为什么把“乃至”解释为“下至”?

    善导大师依据的是《观经》下品下生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段经文有三处说“念佛” :“教令念佛”,“不遑念佛”,“不能念彼佛”。也有三处说“称佛” :“称无量寿佛”,“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从念佛到称佛,转折在这句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

    先不能念,后改为称,可见这里的“念”与“称”不一样 : 念是心念,称是口称;念难,称易。这个人被四大分离的苦恼所逼迫,被地狱的恐怖景象所逼迫,心中忆念佛名念不了,所以说“不遑念佛”,善导大师解释说“罪人死苦来逼,无由得念佛名”,这个“念”就是心中的念。

    善知识发现他心中忆念很困难,就对他说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果不能在心中忆念佛名,那怎么办?有没有更容易、此时此刻能做得到的办法?有!就是口称,随口称念。不管心净不 净,不管心定不定,只管随口称出来就好。所以,就不要执著心念了,应该转为口称。

    善导大师解释说 :“善友知苦失念,转教口称弥陀名号。”“失念”就是心中失去忆念佛名的能力,也就是意识心已经失去作用。虽然意业失念,仍然可以口业单称,所以善友转而教他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这样的口称佛名,谈得上清净心吗?谈得上静定的功夫吗?谈得上摄心吗?谈得上降伏烦恼吗?通通谈不上!不过如鹦鹉学舌、空谷传声,他只是依葫芦画 瓢,善友口称,他也跟着口称。他不晓得口中称的是什么,也不晓得佛名有什么功德,因为这些都要靠意业的理解,可现在他已经是意业失念了,可以说意识瘫痪, 毫无作用,他只是跟着善友一句一句地称念。此时,他虽然意识模糊,但归命的心很恳切,在死苦的逼迫之下一心求救。这时拿一根稻草说能救他,他也要去抓。所 以在归命求救的心理状态下,一声接一声,声声相续,声声不停,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经文说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这里“十念”的念,不是心念的念,而是口称。“十念”就是十声称南无阿弥陀佛。善导大师就是根据《观经》这段经文,把愿文“十念”解释为称名十声。 同时,也是根据这段经文,把愿文“乃至”解释为“下至”。因为这个人临终才遇到念佛法门,寿命短促,只念了十声就命终了。如果命不终,那一定会十一声、十 二声接着往下念,经文说“令声不绝”,也就是相续的意思。甚至如果好起来,又活了一天、七天,一年、七年,那也会成为一个专修念佛的人,过念佛的日子,而 若一日、七日,若一年、七年继续念佛。而如果寿命更短,念不满十声,只念五声、三声、一声,当下命终,那也当下往生。所以善导大师又说“上尽一形,下至十 声”,比较圆满。这里为了与愿文相对,所以略去“上尽一形”,但意思是有的,因为有“下至”就有“上至”。而“十声”也是为了与愿文“十念”相对,善导大 师在别的著作中也说“下至一声”。

    因为称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即使意业失念,什么也不晓得,自自然然地,依名号功德,声声念念皆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往生净土。如果称念别的,即使再怎样恳切求救,也无法往生。

    3.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愿文当中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两句,但释文当中完全没有,这是为什么?这也是依据《观经》下品下生。虽然第十八愿说五逆谤法不救,但下品下生 却说五逆罪人称名得生。善导大师依此断定,《大经》“逆谤不生”是方便说,实际意思是未造以前的抑止;已经造了五逆谤法罪的人,也要救度。所以,大师在 《法事赞》里就说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即使是五逆十恶之人、谤法阐提之辈,若回心念佛,也都罪消,通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往往都略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以显示五逆谤法的人也可以得救。

    善导大师依《观经》下品下生解释《大经》第十八愿,是依净土的经典解释净土的法义,很亲,很顺,很合理,很贴切,不勉强,不疏远。

    (二)后二十四字明念佛必生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 : 彼佛——阿弥陀佛已经从当初发愿的法藏比丘修成阿弥陀佛了,现在正在西方极乐世界。菩萨虽然发愿,如果还没成佛,那我们有理由怀疑 : 菩萨的誓愿虽然伟大,但要救度我这个罪业凡夫,会不会落空呢?现在法藏比丘既然成佛了,说明当初的大愿已经实现,绝无空言,所以说“当知本誓,重愿不虚,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能这样理解,就没有理由怀疑,也没有理由不安。

    “当知”两个字,包上贯下 :

    一知弥陀已经成佛;

    二知本愿决定不虚;

    三知我今称念必得往生。

    弥陀成佛,则本愿不虚;本愿不虚,则称念必生。称念必生,是因为本愿不虚;本愿不虚,是因为弥陀成佛。有其一,必有其二;有其二,必有其三。除非阿 弥陀佛还没有成佛,那我们也就不能往生;阿弥陀佛既然已经成佛了,那我们念佛也就不可能不往生了。所以,我们念佛能不能往生,不是看我们自己这边,而是看 阿弥陀佛那边 : 阿弥陀佛成佛了没有?他的愿是不是假的、空的?是不是还有不确定性?如果没有,那称名念佛没有理由不往生。

    法然上人有一段话非常好,说明“念佛往生”四个字,众生跟佛是有分工的:念佛者我所作也,往生者佛所作也。

    念佛,归我们众生这边来作;往生,不要我们操心,由阿弥陀佛操心。

    往生乃由佛力所赐,却于心中种种筹量,是自力也。

    唯须称名待来迎也。

    我们什么时候往生,怎么往生,这是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所赐给我们的。很多人念佛,一边念佛一边担心能不能往生,这是不了解佛愿。我们只要念佛,等着佛 来接引就好了。就好像坐船过海 : 坐船者,乘客之所作也;过海者,船长之所作也。我们只须乘船,等待到达彼岸就好了。我们只管念佛,往生让给阿弥陀佛管!他在发第十八愿的时候就说 : 你不往生,我负责!你若不生者,我不取正觉!

    “众生称念”,是我们来称念;“必得往生”,是阿弥陀佛令我们必得往生。

    十方众生称念必得往生,那我称念也必得往生,不可能独漏我 一人不往生;下品下生的众生称念必得往生,那我今称念,未造五逆、多少修善、平生专称、未至临终、尚未失念、不止十声,岂不往生!

    “称念”也有三种 :

    ① 十方众生之称念。十方众生各随自己的根机来称念,皆得往生;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并没有限制条件,因为一有条件就不能普遍适应十方众生了。

    ②下品下生之称念。也就是“造罪、临终、苦逼、失念”情况下,随口称念,皆得往生。这样的话,没有人做不到。

    ③ 我称念。也就是依“我”——我们每个人的忙闲、勤怠、时间多少,能如何就如何,能到哪一步就到哪一步,只要是我称念,就必得往生。既不将人加于我,也不将 我加于人。假如看到别人精进,我虽不如人,但也不退失往生信心,知道 : 我称念,必得生。又假如我虽精进,也不会认为他人要像我这样才能往生。每个人都随自己的根机来称念,皆必得往生。

    三、启发

    善导大师依《观经》下品下生解释《大经》第十八愿,给我们极大的启发、绝对的安慰。

    ① 阿弥陀佛的本愿,选择最容易的称名作为众生往生的因行,也就是“本愿称名”。

    ② 本愿称名故,众生称名即顺佛本愿,乘佛愿力,必得往生。

    ③ 本愿称名,是“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之一心专称。

    ④ 本愿称名,是唯任口称,不论机之善恶,不论罪之多少,不论时节久近,不论功夫深浅,不论心净不净,不论心定心散。一生造罪、直到临终、众苦逼迫、意业失念之下品下生,即唯任口称。

    ⑤ 唯任口称,而得往生,没有任何意业心念之要求,即是易行之极,无一人不可行。

    ⑥ 唯任口称,而得往生,即是“唯称独达”。

    ⑦ 唯称独达,不假方便,即是“名号独运”。

    ⑧ 名号独运,即是完全他力,毫无自力。

    ⑨ 虽说信、愿、行,结归唯在“一向专称”之行。闻知弥陀救度,但能一向专称,自然具足信愿。信、愿为对治不信、不愿之前方便,称名为直接达成往生之真实法。

    ⑩ 唯此本愿称名、唯称独达、名号独运,才能解释鹦鹉、八哥等动物以及智障者、老年痴呆者之念佛往生。

    1998年,内蒙古包头有一只鹦鹉往生,往生之后还有舍利子,有照片为证。你说它有什么心呢?它不过是只鹦鹉,你念佛,它也念,“阿弥陀佛,阿弥陀 佛……”八哥鸟念佛,我在四川也遇到一只,它念的是四川话,它也能往生。你念我也念,你往生我也往生,依葫芦画瓢,这样就可以。

    《三宝感应要略录》中记载了一则“阿弥陀鱼”的故事。古代斯里兰卡有一座岛,岛上居民都以捕鱼为生。有一种鱼会发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声音。 渔民要捕这种鱼,只要随着它们的声音念“阿弥陀佛”,它们就过来了。念的“阿弥陀佛”越多,捕的鱼就越多,而且味道特别好。于是,他们就一天到晚“阿弥陀 佛,阿弥陀佛……”,边念佛边捕鱼,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那是座孤岛,没有人去讲解佛法。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渔民中年纪比较大的一位去世了,结果他就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去了。他到净土之后回来示现说 : 你们再也不要作杀业了,这些鱼都是阿弥陀佛化现的,为了救度我们这些不闻佛法的边地众生。我已往生净土,坐着莲花回来。人们还是不相信。他又说 : 不相信你们就去看,鱼的骨头上都有莲花纹样。他们一看,果然,鱼的骨头上都有莲花纹样。从此这座岛上的居民就断恶行善,念佛往生。

    他们为了捕鱼,时常念佛,形成习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们甚至还不知道什么叫往生,也没有因果报应的观念,也不知道生前死后, 都是糊里糊涂的过日子。但是,念佛形成了习惯,有阿弥陀佛的救度,随顺这句名号的功能,自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殊胜不殊胜?

    往生很简单!我们不必担心“我念佛,心不够清净,功夫不够深……”只要口称名号,只要愿生净土,通通可以往生,不必怀疑。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誓愿不 虚假,称念名号必然往生,这样,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就照到我们心里来了,心里就乐开了花 : 这叫“至心信乐”。有信,就有乐;没有信,就没有乐,就苦恼。

    必得往生的根本原理在哪里?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当知本誓,重愿不虚”,因为阿弥陀佛不欺骗我们,不会发虚愿,不会说话不算数,所以我们称念必得往生

    “本愿不虚,称名必生”,因为阿弥陀佛本愿不虚假,所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必然往生。

    第十八愿称为阿弥陀佛的本愿,愿文是这样的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法藏比丘发愿说 :假设我成佛,我要救度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只要信受我的救度,愿生我的净土,称念我的名号,我就必能令他往生我的净土。如果做不到,我就不成佛!不过,造下五逆重罪和诽谤佛法重罪的众生不在救度之列。

    二、《往生礼赞》“四十八字愿成释”

    “本愿不虚,称名必生”,主要依据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中对第十八愿愿文以及此愿成就文的解释,称为“四十八字愿成释”。

    意思是这样的 :如果我成佛,我要救度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只要称念我成佛时的名号,哪怕临终闻法,才称念十声,我必定使他往生我的净土。如果做不到,我誓不成佛!

    也就是说任何众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必然往生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的解释很简略,很明朗,不复杂,人人听得懂,个个做得到,这就是著名的“四十八字释”。

    “本愿不虚,称名必生”就是取自这段文。

    "本愿” : 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必生” : 只要口称佛名,就是乘佛愿力,必定往生,没有任何不确定性

    (一)前二十四字释第十八愿

    善导大师的解释,读起来跟愿文差不多。

    愿文 释文 比较

    设我得佛 若我成佛

    十方众生 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称我名号

    乃至十念 下至十声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三个疑点

    对比起来有三点疑问。

    1.以“称我名号”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愿文“至心信乐”是信,“欲生我国”是愿,释文“称我名号”是行。信、愿、行各有不同的内涵,为什么善导大师用称名之行来代替、解释信和愿呢?这是 因为信愿行是一体的,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为体,而最后落实在称名。信,正是信“称名必生”;如是信知,念念称名,念念自然有愿生之情。

    善导大师说佛告诉我们 : 只要称他名号,下至十声,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用“称我名号”解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直彻根本,非常明了,毫不含糊,对我们这样愚痴无智的众生恩德无 边。只有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才有智慧作得出来。

    2.以“下至十声”释“乃至十念”

    愿文“十念”,善导大师依据的是《观经》下品下生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段经文有三处说“念佛” :“教令念佛”,“不遑念佛”,“不能念彼佛”。也有三处说“称佛” :“称无量寿佛”,“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从念佛到称佛,转折在这句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这里的“念”与“称”不一样 : 念是心念,称是口称;念难,称易。这个人被四大分离的苦恼所逼迫,被地狱的恐怖景象所逼迫,心中忆念佛名念不了,所以说“不遑念佛”,善导大师解释说“罪人死苦来逼,无由得念佛名”,这个“念”就是心中的念。

    善知识发现他心中忆念很困难,就对他说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果不能在心中忆念佛名,那怎么办?有没有更容易、此时此刻能做得到的办法?有!就是口称,随口称念。不管心净不 净,不管心定不定,只管随口称出来就好。所以,就不要执著心念了,应该转为口称。

    善导大师解释说 :“善友知苦失念,转教口称弥陀名号。”“失念”就是心中失去忆念佛名的能力,也就是意识心已经失去作用。虽然意业失念,仍然可以口业单称,所以善友转而教他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这样的口称佛名,谈得上清净心吗?谈得上静定的功夫吗?谈得上摄心吗?谈得上降伏烦恼吗?通通谈不上!不过如鹦鹉学舌、空谷传声,他只是依葫芦画 瓢,善友口称,他也跟着口称。他不晓得口中称的是什么,也不晓得佛名有什么功德,因为这些都要靠意业的理解,可现在他已经是意业失念了,可以说意识瘫痪, 毫无作用,他只是跟着善友一句一句地称念。此时,他虽然意识模糊,但归命的心很恳切,在死苦的逼迫之下一心求救。这时拿一根稻草说能救他,他也要去抓。所 以在归命求救的心理状态下,一声接一声,声声相续,声声不停,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经文说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这里“十念”的念,不是心念的念,而是口称。“十念”就是十声称南无阿弥陀佛。善导大师就是根据《观经》这段经文,把愿文“十念”解释为称名十声。 同时,也是根据这段经文,把愿文“乃至”解释为“下至”。因为这个人临终才遇到念佛法门,寿命短促,只念了十声就命终了。如果命不终,那一定会十一声、十 二声接着往下念,经文说“令声不绝”,也就是相续的意思。甚至如果好起来,又活了一天、七天,一年、七年,那也会成为一个专修念佛的人,过念佛的日子,而 若一日、七日,若一年、七年继续念佛。而如果寿命更短,念不满十声,只念五声、三声、一声,当下命终,那也当下往生。所以善导大师又说“上尽一形,下至十 声”,比较圆满。这里为了与愿文相对,所以略去“上尽一形”,但意思是有的,因为有“下至”就有“上至”。而“十声”也是为了与愿文“十念”相对,善导大 师在别的著作中也说“下至一声”。

    因为称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即使意业失念,什么也不晓得,自自然然地,依名号功德,声声念念皆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往生净土。如果称念别的,即使再怎样恳切求救,也无法往生。

    3.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愿文当中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两句,但释文当中完全没有,这是为什么?这也是依据《观经》下品下生。虽然第十八愿说五逆谤法不救,但下品下生 却说五逆罪人称名得生。善导大师依此断定,《大经》“逆谤不生”是方便说,实际意思是未造以前的抑止;已经造了五逆谤法罪的人,也要救度。所以,大师在 《法事赞》里就说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即使是五逆十恶之人、谤法阐提之辈,若回心念佛,也都罪消,通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往往都略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以显示五逆谤法的人也可以得救。

    善导大师依《观经》下品下生解释《大经》第十八愿,是依净土的经典解释净土的法义,很亲,很顺,很合理,很贴切,不勉强,不疏远。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 : 彼佛——阿弥陀佛已经从当初发愿的法藏比丘修成阿弥陀佛了,现在正在西方极乐世界。菩萨虽然发愿,如果还没成佛,那我们有理由怀疑 : 菩萨的誓愿虽然伟大,但要救度我这个罪业凡夫,会不会落空呢?现在法藏比丘既然成佛了,说明当初的大愿已经实现,绝无空言,所以说“当知本誓,重愿不虚,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能这样理解,就没有理由怀疑,也没有理由不安。

    弥陀成佛,则本愿不虚;本愿不虚,则称念必生。称念必生,是因为本愿不虚;本愿不虚,是因为弥陀成佛。除非阿 弥陀佛还没有成佛,那我们也就不能往生;阿弥陀佛既然已经成佛了,那我们念佛也就不可能不往生了。所以,我们念佛能不能往生,不是看我们自己这边,而是看 阿弥陀佛那边 。

    法然上人有一段话非常好,说明“念佛往生”四个字,众生跟佛是有分工的:念佛者我所作也,往生者佛所作也。

    念佛,归我们众生这边来作;往生,不要我们操心,由阿弥陀佛操心。

    往生乃由佛力所赐,却于心中种种筹量,是自力也。

    唯须称名待来迎也。

    我们什么时候往生,怎么往生,这是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所赐给我们的。很多人念佛,一边念佛一边担心能不能往生,这是不了解佛愿。我们只要念佛,等着佛 来接引就好了。就好像坐船过海 : 坐船者,乘客之所作也;过海者,船长之所作也。我们只须乘船,等待到达彼岸就好了。我们只管念佛,往生让给阿弥陀佛管!他在发第十八愿的时候就说 : 你不往生,我负责!你若不生者,我不取正觉!

    “众生称念”,是我们来称念;“必得往生”,是阿弥陀佛令我们必得往生。

    我们每个人的忙闲、勤怠、时间多少,能如何就如何,能到哪一步就到哪一步,只要是我称念,就必得往生。每个人都随自己的根机来称念,皆必得往生。

    三、启发

    善导大师依《观经》下品下生解释《大经》第十八愿,给我们极大的启发、绝对的安慰。

    ① 阿弥陀佛的本愿,选择最容易的称名作为众生往生的因行,也就是“本愿称名”。

    ② 本愿称名故,众生称名即顺佛本愿,乘佛愿力,必得往生。

    ③ 本愿称名,是“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之一心专称。

    ④ 本愿称名,是唯任口称,不论机之善恶,不论罪之多少,不论时节久近,不论功夫深浅,不论心净不净,不论心定心散。一生造罪、直到临终、众苦逼迫、意业失念之下品下生,即唯任口称。

    ⑤ 唯任口称,而得往生,没有任何意业心念之要求,即是易行之极,无一人不可行。

    ⑥ 唯任口称,而得往生,即是“唯称独达”。

    ⑦ 唯称独达,不假方便,即是“名号独运”。

    ⑧ 名号独运,即是完全他力,毫无自力。

    ⑨ 虽说信、愿、行,结归唯在“一向专称”之行。闻知弥陀救度,但能一向专称,自然具足信愿。信、愿为对治不信、不愿之前方便,称名为直接达成往生之真实法。

    ⑩ 唯此本愿称名、唯称独达、名号独运,才能解释鹦鹉、八哥等动物以及智障者、老年痴呆者之念佛往生。

    1998年,内蒙古包头有一只鹦鹉往生,往生之后还有舍利子,有照片为证。你说它有什么心呢?它不过是只鹦鹉,你念佛,它也念,“阿弥陀佛,阿弥陀 佛……”八哥鸟念佛,我在四川也遇到一只,它念的是四川话,它也能往生。你念我也念,你往生我也往生,依葫芦画瓢,这样就可以。

    《三宝感应要略录》中记载了一则“阿弥陀鱼”的故事。古代斯里兰卡有一座岛,岛上居民都以捕鱼为生。有一种鱼会发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声音。 渔民要捕这种鱼,只要随着它们的声音念“阿弥陀佛”,它们就过来了。念的“阿弥陀佛”越多,捕的鱼就越多,而且味道特别好。于是,他们就一天到晚“阿弥陀 佛,阿弥陀佛……”,边念佛边捕鱼,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那是座孤岛,没有人去讲解佛法。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渔民中年纪比较大的一位去世了,结果他就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去了。他到净土之后回来示现说 : 你们再也不要作杀业了,这些鱼都是阿弥陀佛化现的,为了救度我们这些不闻佛法的边地众生。我已往生净土,坐着莲花回来。人们还是不相信。他又说 : 不相信你们就去看,鱼的骨头上都有莲花纹样。他们一看,果然,鱼的骨头上都有莲花纹样。从此这座岛上的居民就断恶行善,念佛往生。

    他们为了捕鱼,时常念佛,形成习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们甚至还不知道什么叫往生,也没有因果报应的观念,也不知道生前死后, 都是糊里糊涂的过日子。但是,念佛形成了习惯,有阿弥陀佛的救度,随顺这句名号的功能,自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殊胜不殊胜?

    往生很简单!我们不必担心“我念佛,心不够清净,功夫不够深……”只要口称名号,只要愿生净土,通通可以往生,不必怀疑。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誓愿不 虚假,称念名号必然往生。

    必得往生的根本原理在哪里?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当知本誓,重愿不虚”,因为阿弥陀佛不欺骗我们,不会发虚愿,不会说话不算数,所以我们称念必得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um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