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看到《七十二堂写作课》之前,根据我的认知,我认为,讲故事时,首先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听众,才算是讲好了一个故事!怎么生动有趣?我一时语塞。大师们对于怎样才能讲好一个故事,有何高见?让我们不妨走进夏丏尊 叶圣陶的《七十二堂写作课》一探究竟。
这本书像个‘读书地图’,即使你不想学写作,也可以按这个地图,把自己读书的旅程走得更有滋味。”这句话是作家张春在《大师们的写作课》这本书封底上的一句话。仔细品味,觉得这句话很有“嚼头”,所以,今天,我就走进了舒明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这本书。
舒明月是谁?最先看到这个名字是封面和前勒口上。前勒口上是这样介绍她的:文学评论人,知名写作讲师,对语言文字高度敏感,有甄别汉语写作的火眼金睛。看她个人靓照,长发飘飘,面带微笑,紫色毛衣。她看起来既不知性优雅,也够不上干练犀利,好像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清新脱俗。倒像是写流行小说的作家。然,在这本书里,作者“以庖丁解牛般的细致和娴熟分析点评48位顶级作家的经典文本,力求为读者奉上精准独到且行之有效的一套写作方法”。其中就有咱们熟悉的鲁迅、汪曾祺、沈从文、冯骥才、贾平凹、莫言……看到这些介绍,是不是颠覆了之前对她的认知。
“好文笔是写出来”,还是“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舒明月作者在“序言1”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之所以用了这个标题,意在旗帜鲜明的反对如下观点,好文笔是写出来的”。她试着,以一个世故读者的犀利的眼,看穿貌似浑然天成的作品下作者的匠心,并将他们挑称出来。”
这本书,分两个序言和后记以外,有“内容篇”“技能篇”“拓展”三部分组成。每一个大的板块中,又分了十几个晓得分板块。每一章节前面有主题。比如:在文学世界里看见十万种活色生香,中这样说到:文学描摹了美好的物态,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真实生活,因为有文字的呼应,显得更美了。
在内容篇中,是这样的主题,在文学世界里看见十万种活色生香。
这一部分中,有颜色,有花式,有美食,有猛物,有猛兽,有童真,有容貌,有蓝色,有青色,有云雨。
颜色又分为上下两篇。
它的题目是“除了红黄蓝绿,我们还能写出什么?”是呀,我们无论写什么,只要一涉及到景色,我们一般都会用这几种颜色:红黄蓝绿。那么大师们除了这几种颜色,他们会写些什么呢?
胡兰成《禅是一枝花》中关于颜色的描写,给我们的启发:若以文字再走一个世界,无论写景状物,记事言情,都应该像设计师或电影导演那样孜孜于色彩的运用。哪怕对于颜色不十分敏感,酌量在文章中加入一些,也总能收获积极的效果。
鲁迅是个善于运用颜色的大家,他特别懂得在寒冽清冷的底子上涂一会鲜明的色彩。《野草》中有这样一段: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但我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你看短短的几句话就有多种颜色,红、白、青、黄、绿。冬天是比较单调的,但是在鲁迅的笔下冬天却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张爱玲小说的总体评价是“明艳端方,光彩照人”。与鲁迅的清冷凄艳不同,她笔下是一片彩绣辉煌,流光溢彩,像撒了金粉一样,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富贵气象。她《金锁记》里有一句,“敝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连灰尘都是金的,张小姐果然造境不遗余力。张爱玲写颜色还有一招绝活,即不知从哪里搜罗来各种名词作为色彩的前缀,这当然是承袭的红楼笔法,不过也有她自己的创造在里头。
鲁迅善点绘,张爱玲惯撒金,刘鹗呢?大概就是以大块的晕染出色了。
刘鹗的《老残游记》是本有趣的书,鲁迅称赞《老残游记》“写景状物,时有可观”。刘鹗善作譬喻,他形容黑妞说书“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鲁迅,张爱玲,刘鹗虽手法不同,但总的说来都是“重口味”,古代,诗人里头最“重口味”的非李贺莫属了。汪曾祺对他曾有著名的评断:“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
汪曾祺惯用的透明的水彩色,美呆了!英子跳到中舱,两支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这一段估计很多人都有印象,是他成名作《受戒》的结尾。你看他描摹色彩全然不用力,青就是青,紫就是紫,白就是白,不再另加繁复的形容。他写景状物都很“萌”,为什么?一颗童心。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写给大家看的文章?
作者认为是“四有文章”。
四有分别是:有趣、有用、有料、有力。这是按照理解难度有易到难排列的。
有趣:所有人都爱看幽默、诙谐、促狭、逗贫损的文字,这一点不用说需要说明的是所有层次的写作者,只要他的文章是被广泛阅读的,也几乎都具备“有趣”这个特质。
有趣是一种硬通货。关于“有趣”的误区,除了将有趣与严肃对立之外,有许多人虽然认同有趣的价值,却又笃定“自己有趣不起来”。这点我是真不认同,有趣并不是什么稀缺的素质,大多数人都能做到有趣。
有用:从前写文章,要么诉诸道德,要么诉诸审美,但是说到底,人活于世,跟道德打交道的时候不多,而文字的审美,在全民语文素质较差的当代也是个小众之事,绝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是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成为合作社会的合格组件,另一部分时间用来维持机体的生存和繁衍。俯瞰人类生息的全貌,道德和审美皆是小事,于是在大众写作的自媒体时代,一个必然的趋势就是实用型、技能传授类的文章。异军突起,凡有助于人成为更合格组件,或有助于吃穿住行和生养孩子的文章,都是好文章,也就是所谓的“干货”文章。
有料:就是有真实的见闻经历,有独属于你的新鲜的细节。
什么样的细节才称得上是“料”呢?
哪怕想象力以及写作能力都十分高超的人,只要没在你的处境当中就很难编造出来那些细节才是合格的料。
有力分两方面:一是审美上的力度,二是情感上的力度。
所谓审美的力度,是“四有”里最技术派的一部分,或者说最体现手艺的一部分。一个人如果在有趣、有用、有料以及后面要说的“情感的力度”上扭正了认识,可能在写文章会很明显的比先前好些。但是文章审美力度的提升,手艺的精进,必须是功夫换来的,急躁不得。
情感的力度。请记住,人们总是喜欢看情感充沛、酣畅淋漓的文章,平淡的东西不招人待见。
总之,“有趣”是硬通货,各层次写作者都深谙其道;最好将读者视为情人,才有趣得起来。
“有用”是互动式写作大势下今后文章的主流之一。
“有料”是有真实的见闻经历,有独属于你的新鲜的细节——不在其位、不临其境,任何人都编造不出来的细节。
“有力”分为审美的力度和情感的力度。美打动人心,创造美的技艺可以学习;强烈的情感是写作者的宝库。
感悟:作者总结的“四有”很有用,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就拿我的文章来说吧!之所以阅读量低,首先是“无趣”,其次,实用性不强,大多是班级活动、学生习作、教学随笔。这类文章就只限于我所教班级家长和孩子看着也许有用,但趣味性不强。至于说,是否有料,我个人感觉,料不够丰富。“有力”就更谈不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