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述的治疗要素一样,沟通与冲突化解训练,也是婚姻治疗界早期所发展出一套基本又不可缺少的方法。高特曼与马克曼(Dr. Markman)的实证研究都指出,夫妻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冲突,是预测婚姻成败最重要的指标。杰寇森是建立此一方法的功臣之一。经过十多年的临床尝试错误的经验,加上谨慎的实证研究的结果,他也认为,这套方法必须与其他要素配合使用,才能事半功倍。
(1)先“存款”再化解冲突
中国人有个相当好的医疗观念,就是为病人动手术以前,以食补或药补,先替病人强身。笔者认为,婚姻治疗也应如此。为了避免夫妻情绪冲动,极需运用沟通与化解冲突的方法时,反而将之抛诸脑后,治疗者平日就要帮助夫妻逐渐领悟“移情”、“期望对方当神”等深度心理的现象。同时,帮助他们学习自我抚慰,并让他们学习如何增加双方的“存款”,减少向对方讨债。“存款”必须达到一个地步之后,夫妻潜意识中,彼此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即强身),才不至于在面对婚姻痛苦毒瘤时,误认配偶是过去不断伤害自己的恶魔,而在冲动之中失去理智,急着向配偶反击与报复。
(2)有效化解冲突的原则
大多数的中国夫妻平时不会做有效的沟通,总是等到吵架之时才作“激烈的沟通”。然而盛怒之下的沟通,常是沟而不通,徒然伤害两人的感情而已。所以帮助夫妻在安全的情境下对话,是促进婚姻关系的关键。夫妻间的冲突,多半是在双方毫无心理准备之时,被对方突发的批评或行为引爆。换言之,我们在清醒、理性的意识状态中,较不会被激怒而生气,也较能掌握、选择自己的行为。但是,当人感到疲乏、下班回家又饿又累时,理性与自我防卫系统就会减弱。此时,我们的行为常被潜意识中的情绪与心理情结所主宰。夫妻若要有效解决冲突,治疗者一定要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从潜意识主宰的状态进入意识主宰的状态。正因如此,许多治疗者建议夫妻要对某些敏感的问题作激烈沟通之前,一定要先约定时间。正式谈话之前,应询问对方是否已作好心理准备。等到对方准备好了,再开始对话。专家建议夫妻吵架要约时间、定地点、限范围,这些诀窍背后颇有深意。
(3)适时休战,避免意气相争
此外,高特曼的研究显示,当人的心跳比平时的基数快十次以上时,大脑处理资讯的能力便大受影响。我们很难在这种火冒三丈、情绪激昂之时理性地解决问题。因而,夫妻要吵架之前,最好学习挂免战牌,避免彼此伤害。最好在平日两人关系还不错之时就约定,一旦发觉心跳显著上升,先做两次深呼吸,并马上离开现场,易时再战。不过,先离开者最好在24至48小时之内,等怒火平息就回来,把引起不快的缘由谈清楚,以免积压在心里的垃圾,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患。总之,婚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夫妻由潜意识主宰的心理状态,转变为意识主宰状态。
(4)夫妻对话的要诀
有一套被各学派普遍运用的对话技巧,对夫妻冲突的调适,颇有助益。简而言之,是让夫妻中先有一方当倾诉者,另一方则扮演倾听者的角色。治疗者像一位教练,控制并促进沟通的进行,以期建立一个安全的对话情境。在此情境下,倾诉者得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心中的想法与感受。倾听者的责任,是以不辩护、不反击的心态,设身处地细心体会倾诉者的心声。倾听者将心比心地努力去揣摩倾诉者的思想、情感与意念之后,不断地把所听到的与所了解的,用自己的话语复述给倾诉者听。若倾诉者觉得倾听者还未完全了解自己的意思,倾诉者可以不断解释、表白,而倾听者则不断地用自己的话语复述,直到倾诉者觉得倾听者能完全了解,并正确地复述自己的意思时,两个人オ互换角色。原先尽情倾诉的一方,现在仔细倾听,原来专注倾听的一方,现在尽情分享。在运用之时,最易出错之处,是倾听者只听了几句话便急于答辩,而不能专注体会倾诉者的心声。因此,初学者与婚姻问题严重者在进行时,需要一位教练(辅导者)维持情境安全,一面帮助倾听者控制想答辩的冲动;一面帮助他(她)了解并复述倾诉者想表达的种种感受。这个技巧看似简单,其实变化无穷,不同的心理学派也借此完成不同的治疗目标。有的学派以此法帮助夫妻减少投射,培育健康心理疆界,进而帮助夫妻完成个体化的心理任务。
(5)以对话方式强化心理彊界
心理投射是婚姻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我们与配偶的关系,常建立在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上。许多处于共生期的情侣,在恋爱时,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影像投射到对方身上,然后爱上这个虚幻的影像。心理疆界不清的人常把对方看为自己的延伸,在爱对方之时,其实是愛自已。这是一种自私的爱。当进入个体化期,从幻梦中醒来而大失所望时,很容易把曾带给自己痛苦的那些人物、影像,投射到对方身上,把对方当作敌人。夫妻对话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使夫妻双方真正地认识对方,看清对方不是自己的延伸,也不是自己理想形象的投射,更不是过去人生中恶魔的化身,进而能够尊重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独立而有自主权的个体,我们便能容许对方有与自己不同的想法与感觉。在认清、接纳对方的真我之后,夫妻才可能建立真正的关系,并在这个真实关系的基础上学习彼此相爱,逐渐地从“敌对共生”的陷阱中解脱出来。
(6)肯定、接纳对方的感受
有的心理学派以此对话方式,帮助夫妻医治对方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人的心灵创伤,往往与自己感受被人否定、不被了解有关。有一个例子,正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点。我踩了你一脚,你痛得“哎哟”一声。我若说“我才轻轻踩你一脚,你却假惺惺装得那样痛。”此时,对方就可能愈叫愈大声。反之,若我说:“真是对不起,我这一脚好重,一定把你踩得很痛。”对方很可能会说“没关系”。为何会如此?因为前面那句话否定了对方的感受,使对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后一句话却肯定对方内在的情绪,舒解并帮助对方表达心中的感受。前一句话使人更加受伤:后一句话却是助人止痛疗伤的恩言。夫妻对话可帮助双方在安全情境下,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与感受。当配偶能设身处地肯定我们的内在经验,充分触碰到我们心中各样感觉时,这就是一种医治。传统上,中国人最不喜欢亲人表现负面情绪。对缺乏心理疆界的人而言,对方的负面情绪会威胁自已心理上的安全感,并带来不愉快的感觉,于是,便自私地禁止亲人流露真情。(至经·以弗所书》第四章26节记载:“生气却不要犯罪”,意思是人可以有负面的情绪,但是要用健康的方式表达与解决。临床上常见一个人心中的苦痛无法宣泄时,常会呈现头痛、胃溃疡等心因性症状。
(7)了解自己的情绪“冰山”
每个人心中都有座情绪“冰山”,平时只看得见水面上尖顶的部分,负面的情绪,例如愤怒,就好似看得见的尖顶部分。事实上,埋藏在愤怒情绪之下的是伤痛或失望,比伤痛、失望更深一层的情绪则是需求、渴望、想念与对彼此的柔情蜜意。许多心灵受伤的夫妻,好像生活在地雷区中,极度敏感、紧张,生怕一句不慎的言语、一个无心的举动,就会触发配偶心中的地雷,引起大战。因此,他们更加压抑负面情绪。如果夫妻一味“凡事忍耐”,却不懂得运用上述对话技巧,把心中的不快定期舒解;长此以往,他们会变成“相敬如冰”,爱情消逝,没有性生活。许多临床治疗者发现,如果我们能面对情绪冰山表层的各种负面情绪,并用健康的对话方式抒发出来,往往可以使压抑在情绪冰山底层的柔情蜜意重新浮现。因此,治疗者如能借此对话技巧,制造安全情境,一面帮助倾听者自我抚慰,建立承受别人负面情绪的心理容器( container);一面帮助倾诉者学习以不指控、不攻击的方式表达内心苦痛,夫妻间爱火重燃的机会便很大。夫妻对话的运用,可深可浅。但最有效的方式,是把上述六个治疗要素,全部融会运用到对话中。若要真正产生功效,夫妻必须彼此激励,肯花时间、下苦功,好好地学习。我们也可以向神祷告祈求说:愿我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 神的旨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