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016天】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今天读诗,读到这一篇,映衬此刻心情,既酸涩又似乎显得矫情。
距离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是:我在你面前,但你却在手机上和别人聊天。
和正念群的小伙伴聊到这个事情,原来并不是只有我有这份矫情,而是很多人对这样的情境感觉很不好,这样的感觉,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在恋人之间,在朋友之间,都期待被专注地陪伴,可是,如果和对方说话时,对方的注意力总是离开去注意手机,内心往往觉得失望,一次又一次,连说话都欠奉。
手机似乎成了更好的陪伴,信息那一端的人,总是让我们把眼前人抛下。
但对待客户的时候,会谨慎地收起手机,如有不便,也会打声招呼——所以亲密关系反而成了可以忽略对方的借口,这也是我们在对待各种感情时的误区,因为觉得对方不会离开。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什么会被手机隔开呢?
我问小伙伴们,如果聚会时,对方总是玩手机,你会怎么样?
“下次就不想约了,觉得没意思,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呆着。”
“本来时间和精力就有限,也难得去约别人,如果聚会,希望是有意义的,不然会觉得很浪费时间”
是吧,当我们越来越看重时间对自己的意义,就越加吝啬,于是,对于专门约时间见面的人,就会格外珍惜,当对方没有对自己报以同样心情时,也因此会格外失望。
这是一种期待被专注对待,希望自己是那个特别的人的一种“深情”,但同时这种“深情”成了责怪对方的原因,给对方添加了负担,是一种强求。
就像我们赠送对方一盆水,期待对方也会给予自己一盆水,但对方只是随意地给了半盆水,于是因为内心这样的期待,也即是妄念,就失望了。这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对方的问题。
其实不应该期待太多,因为在对方的角度,如果自己不表达,对方是意识不到自己所期待的,同时,期待了,对方愿不愿意给予也是取决于对方。
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也就不会觉得难过了。
但人本就是多情的,也是深情的,虽然知道道理,也能收拢自己的失望,可是,再次遇到时,还是会觉得难过,尤其遇到内心很珍惜的朋友时。
想想自己有没有在和朋友相聚时玩手机?都是对方拿起手机时,我才会也顺便拿起来看看。
但陪伴孩子的时候呢?陪伴家人的时候呢?好像就没有这样的自觉了,我需要调整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越来越稀缺,我们都在各自的世界里成长,缺乏足够的交集,情意很容易会被消耗掉,虽然遗憾,但也会尽力去挽回遗憾,毕竟,都希望彼此能够长久陪伴,不留遗憾。
如果表达了,努力了,对方依然视而不见,那就算了吧,没必要将就,不需要敷衍,也不用勉强,一个人也鲜活自在。
▲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私宅设计师,探索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生活应是鲜活而有趣的,我喜欢具体而美好地生活着,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情怀。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