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木心的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种慢生活,之于快节奏时代下的我们而言,是一种多么奢侈的向往!
沉甸甸的家书,很暖!
在那些曾经书信往来的时日里,你亲笔写下的每一封家书,都是一份实实在在的爱的证据。
最是难忘学生时代帮左邻右舍写信、发电报的情景:目不识丁的邻家大姐写给未婚夫的情书,着实让我难以下笔;隔壁大妈写给狱中儿子的家书,令我百感交集;发给老爸的电报,技术含量有点大,很是烧脑......。
故乡的黄昏,很美!
犹记得那个美丽的黄昏,三人带上孬孬(小狗)奔向原野,时而与小狗赛跑,时而弯腰捡几颗落花生,逮只蚂蚱,还能幸运地偶遇几颗马泡......。
觉得意犹未尽,爷俩竟玩起了斗鸡,累了卷了便冲向村头河畔抓只小虾,甚是惬意!兴致来了,站在桥上向平静的河内掷几颗石子打水漂,然后静观那被激起的朵朵浪花,不时地发出坏坏的笑声。不知何时起,又被盘旋于头顶嘶叫的乌鸦吸引了去,顿时诗兴大发,一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即景生情,不免作一番遐想与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再寥寥数笔勾勒一副别致的乡村屋舍图,回家一篇画面感十足的作文跃然纸上,齐活!一箭多雕,妙不可言!
临了,三人两两组队,手牵手背对着晚霞做起飞状合影留念,来作别西天的云彩。看那头发飘逸的飞起来的画面,很仙!
快节奏时代,一言难尽!
信息爆炸时代,电子产品异军突起,加上某情肆虐,教育焦虑、内卷,我们与大自然渐行渐远,也“没”了时间读书和锻炼。正如杭电薛安克校长说的那样:
这个时代,似乎已经无需思考。“内事不决百度一下,外事不解谷歌一番”。
这个时代,似乎已经无暇思考。大家忙于逛淘宝、打网游;为应付各种考试要背的东西太多,要上的课外班一个接着一个。
这个时代,似乎已经无心思考。微信、微博、微电影……,微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知识碎片化,需求感官化,审美娱乐化。
这个时代,似乎已经无法思考。高物价、高房价,压力山大!70%的人甘于把自己归为屌丝。屌丝还需要思考吗?!屌丝只需逆袭!
薛校长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更非空穴来风。
我害怕这个时代下的你们,习惯了不思考,习惯了只活在当下;为生存而蜗居,因沉溺网络而宅居,或缺少真爱而“独居”,成为“无梦、无趣、无痛”的“橡皮人”。怕灵魂逐渐消磨,思想日益枯竭。
于静处体悟,于事上磨炼
我在故我思,把文凭装进口袋的是菜鸟,把知识装进脑袋的是信鸽,而能把思考融进血液的才是雄鹰!
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关键是心动不行动,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总想一口吃个胖子,还得立竿见影。耐不住眼前的寂寞,还奢望能守住未来的繁华。
习总书记曾说:“办事情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而如今的手机一族,却往往无法平衡趋利避害的人性和高期待宽要求假要强的心理,只计较眼前的利弊得失,只追求当下短暂而低级的心理满足,到最后越想要的越得不到,越着急的越被急事耽搁而欲速则不达。反倒是不求而得的,却是求而不得的。
稳而思进,慢而有为
我们总想着一劳永逸,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把所有事情忙完,然后就可以万事大吉,安心歇着的事情。所谓步步为赢,不过是走好当下的每一步,不慌不乱,不紧不慢。努力也是一种天赋,勤能补拙不是说一味向前冲,就可以变得优秀。
勇于舍,敢于慢,不怕停,慢就是快,停一停不代表就会输。不争的是名利,不抢的是节奏,而留下来的就是乐趣。生命的终点谁都会到,但旅途的风景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捕捉到的宝藏。
学习也好,生活也罢,不能将做事和享受割裂开来。不然,一切将变得索然无味,内心也就没了那团被激情燃烧的火。生易!活易!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