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创长篇小说《孤子》13-16章

原创长篇小说《孤子》13-16章

作者: 山外客 | 来源:发表于2017-01-14 17:15 被阅读0次

    第13章    第一次“面试”

        此时,门再次被轻轻推开,秘书小黄径直走到赵卓背后,轻声说:“厅长,有人说要见您。”

        “谁?”赵卓没回头。

        “一个姓陆的年轻人,说是川东台的,他让我先转交这封信给您。”小黄把手中的信封递了过去。

        赵卓接过来低头看了下信封,师兄遒劲有力的字映入眼帘,他心里明白是谁来了,于是回头问:“他人呢?”

        “正在我办公室坐着等,刚才你在和向处长谈工作,他站在走廊上也不太好,我就让他先到我办公室了。”小黄清晰地回道,他的办公室就在赵卓的旁边。这里本来是个套间,有小门跟大办公室相通,但赵卓不太喜欢这种感觉,他来以后就交代没有特别的事不走小门。所以这扇小门基本处于关闭状态。

        对小黄的细心赵卓心里很满意,于是点点头,说:“你现在让他过来吧。”

        不到一分钟,小黄领着一个个子中等,衣着休闲但干净整洁的年轻人进来了。赵卓微笑着坐在办公椅上并没有起身。

        赵卓对这个年轻人的第一印象是沉稳,他不像其他第一次进他办公室的人那样很紧张很拘谨,步履稳健,面色平静,黑色边框眼镜背后是一双有神的眸子,显得很干练。

        “赵厅长好,我叫陆云轩,吴铭儒老师叫我来找您的。”陆云轩彬彬有礼的走上前去站在赵卓办公桌对面自我介绍。

        “哦,我知道我知道,刚才我看了他写给我的信。”赵卓装作才知道这件事的样子,但脸上表情很和善,语气中也充满了热情。

        “坐吧。”赵卓说。

        陆云轩见他明确说了坐,这才稳稳地坐在办公桌对面,只坐了一半椅子,把腰杆保持挺立状态。

        “铭儒是我研究生的师兄,我好多年没见过他了,他还好吗?”赵卓笑着问。

        “吴老师挺好的,一直坚持在做自己的学问,吴老师就喜欢学术研究,所以基本关在学校,很少与外面接触。”陆云轩恭恭敬敬的回答。

        “哈哈,还是这老脾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赵卓笑道,“从信里看,他对你评价不错。你在川东台工作?哪个部门?”赵卓继续说道。

        “我毕业后就一直在川东电视台新闻部当记者,已经在那里十年了。”陆云轩谦逊地回答,“吴老师说赵厅长您是新闻界的大腕,是我们的前辈,让我这个小辈向厅长您多学习请教。”

        对陆云轩的这番话赵卓心里有数,知道他那个师兄才不会这么说他,明显是这个年轻人自己编撰的。但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年轻人拍得并不生硬过分,赵卓心里听了还是很舒服,所以对他的印象又好了一层。至少在他看来,这个年轻人还是有灵活性,懂得人情世故,思路清晰,言谈得体,也不怯场,这也是他需要的。他并不喜欢那种完全一根筋的愣头青。

    “师兄说你学习不错,你在电视台工作了这么久,对电视台的工作有什么看法?”赵卓没有再绕弯,直接对这个年轻人抛出了问题。由于之前与师兄有过谈论,所以他很想先看看这年轻人的斤两,因此破例想和他多聊会儿。如不是这个原因,一般人在他面前坐不过5分钟。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对一个电视台的看法,你可以理解为对“台”这个本体的看法,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的看法,更可以理解为对事件的看法,很不好回答。何况他只是个基层的小记者,这么大的题目交给台长都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答好。

    陆云轩短暂的沉默了,心里在盘算赵卓这个题目的真实用意。

    表面看只有几秒钟,但陆云轩早已心念千转。赵卓也不催他,很有耐心的等着。这是他有意丢出的难题,其实他自己也没有标准答案,他只是想看看这个年轻人的临场反应。

    “从我一个普通记者的角度,我觉得我们台有过辉煌,但也需要突破。”陆云轩冷静回道。

    这话在外人听来,有些狂妄,有些自以为是,但陆云轩一直就是这样的人,性格比较直接,有才气更有傲气,他其实并不太在乎台领导对他的看法,这正是他平时放浪形骸的表现。

    和其他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赵卓却从这句话中看到了这个人的气魄和胆量。在赵卓看来,年轻人要有一点傲气和锐气,说得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为他人左右。所以对这样的回答,赵卓没有着怒,反而示意陆云轩继续说下去。

    “川东电视台是川东省委省政府的喉舌,这个定位对台里来说,好,也不好。”陆云轩得到赵卓眼神的鼓励,更加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哦?怎么个好,也不好?”赵卓有兴趣听下去。

    “好的是,这个特殊政治身份让它不愁吃喝,可以稳坐钓鱼台,旱涝保收。”陆云轩坦然道,“不好的是,正是因为没有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容易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

    “难怪我师兄信中说你胆子大,你还真敢说。”赵卓用手指点着陆云轩笑着说。

    陆云轩心里其实有点后怕,因为这种话并不是他这种人该在这种场合说的,私下里和朋友讨论可以,但现在面对的是台里的直接上级,他这么说实际上很冒险。但他看到赵卓脸上的笑容,心里也就有了底,知道这句听似“批评”的话实是鼓励。他智商并不低,只是以前不愿意去走那种上层路线曲意奉承而已。何况面对这位厅长,他也只能说实话,虚假的话别人听得出来,他很清楚这一点。

    得到鼓励后,他更加放开了阐述自己的观点:“电视媒体一直被国家包养着,所以才有了这种状况。说到底这不是电视台自身的问题,而是国家政策引导的问题。在国外,电视媒体的发展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观念上都非常快,早已经超越了我们这种为宣传而宣传的观念了。”

    “你还关心国外电视媒体的发展?”赵卓对这点很有兴趣。

    “是的,闲的时候,我喜欢看看国外的一些相关书籍,也经常看国外的一些新闻频道,台里有这种卫星接收系统,可以看很多国外频道,比较方便。”陆云轩微笑着说,“我当年毕业时其实还有心去和吴老师一起做研究的,他也想让我留校。只是我这人不太安分,不想被关在象牙塔里,自觉达不到吴老师那种安坐冷板凳的境界,所以就跑出来工作了。”

    “出来了也好,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嘛。”赵卓接口道,“是这样,我今天也不跟你多聊了,我还有事要处理。我这里有份关于川东电视现象的研究报告,是我让宣管处的人整理出来的,你拿去看看。改一下。过段时间我会开一个全省电视媒体研讨大会,会上我准备谈谈川东电视媒体发展方面的内容,就打算用这个材料。没问题吧?”

    陆云轩有点错愕,这么重大的发言材料放心交给他这个小人物搞?但厅长这么说了,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他也明白厅长这话的意思是谈话结束了,他该走了。所以陆云轩很快起身,双手接过材料,告别离开。赵卓破天荒站起来主动和他握手告别,这让陆云轩有点感动。

    在川东电视台这么多年,看领导冷的多,暖的少,假的多,真的少,赵卓的这个举动以及这番谈话,让陆云轩对他有了一种知遇的感觉。

    出了厅长办公室,秘书小黄也马上起身从办公室走出来很热情礼貌的把他送到电梯口。秘书办公室的门就对着走廊,所以陆云轩一出来他就看见了。秘书小黄的态度也让陆云轩感慨,这秘书真是贴心,对他一个刚来的陌生人就这么热情,让他很是感动。

    其实陆云轩并不了解,能给领导当秘书的都是聪明人。一个刚来的年轻人凭着一封神秘的信进了领导办公室,一进去就是半个小时,比副厅长谈工作的时间还长,这意味着什么,别人看不出,秘书还能看不出?小黄跟着领导从平安市调到东阳市,对自己领导的为人秉性非常熟悉。所以,聪明的秘书往往会借助这种独特的机会,巧妙地把人情做在前面。

    办公室内,赵卓给师兄打了个电话,他在电话里说了什么没人知道,但他的表情表明,他的心情是好的。而那份报告,是他有意给陆云轩的“笔试”。今天的这次谈话,就算是他对陆云轩的第一次“面试”了。


    第14章   好运连连

    自从那晚和导师聊过之后,陆云轩就感觉自己似乎变了一个人,不仅精神状态明显一扫过去愤世嫉俗的颓势,而且好运也不断。这不,才从赵厅长那里回来没两天,就又传来一个消息,他上次在致远县采访时上交的矿老板行贿款,被台里按80%的金额返还,作为特殊奖励。尤其罕见的是,台里还特意对他、摄像以及司机三人的这种行为做全台通报表扬。

    新闻部办公室一时都是羡慕的赞扬声,不少人看到他都直呼要他请客吃大餐。陆云轩有点儿迷糊,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缴红包行为,怎么就整出了这么大动静呢?以前交红包的事件不是没有,但这次的规格明显高于往常。

    “师傅,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总觉得怪怪的?”陆云轩找个空闲时拉着罗铁军问。

    “你运气好呗,赶紧去买彩票。”罗铁军一边看稿子一边笑着说。

    “行啦,师傅你就别打趣我了,你帮我分析分析这个中原因。我一时看不透。”陆云轩真诚地说。

    罗铁军放下手中正在看的稿子,侧过脸来说:“我猜测的原因有二。一、最近中宣部正在宣扬新闻队伍廉洁自律,并公布了对记者采访行为的监督举报电话,想打造一支让老百姓放心的公正清廉的记者队伍,这是大势。台里需要借这个势头表下自己的决心。二、听说台财务处主任已经被省纪委喊去谈了话,说是协助调查,估计是于建国的案子在深挖,此时台里急需树两个好的典型来给上面看,也给职工队伍打气稳定人心。”

    陆云轩点点头,觉得分析得有道理。

    “还有一点我觉得有点儿怪。”罗铁军沉思着说。

    “什么?”

    “就是我听说台领导班子在讨论这次对你们的奖励时,这个返还80%金额做特殊奖励的建议是柳副台长极力主张的。”罗铁军皱着眉头慢慢说,“这个让我看不懂。你们总共上交的数额有6万元,80%就是4万8千元,三个人平均分配,你们每个人也可以得到1万6千元。虽说这钱不由台里掏腰包,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这个奖金额度还是高得有点离谱。”

    这个消息让陆云轩沉默了。

    “你和柳副台长有私交?”罗铁军盯着陆云轩问。

    “没有。”陆云轩摇摇头,然后苦笑着说,“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了。”他随后把那天小王告诉他的信息说给了罗铁军。

    “这其实也是封口费。既给了我一个顺水人情,让我得了好处不好意思继续追踪报道此事,又把我顶在天上不能乱说话。好巧妙地一箭双雕之计啊!”陆云轩感叹道。

    “柳副台长还真是这种高智商的人,他表面和善,其实心机很深。你要不说这一层,我都猜不透为什么。”罗铁军也恍然大悟,“不过我觉得也无所谓,在现在这种状态下,你也真的不可能继续报道了,新闻部就不会再批你这个选题,你自己又有荣誉又有收入,也不吃亏。”

    “我是不吃亏,吃亏的是当地老百姓啊。”陆云轩继续叹道。

    “也不一定。有些事啊,不是我们当小记者的解决得了的。致远县矿区事故就没断过,早已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这次就算报道播出了,也就是一阵风的整治,关掉一些小的没背景的矿,那些有背景的谁关得掉?这背后的水深着呢,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不然县长怎么都会为这么条报道亲自出面?”罗铁军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子还在上面,不是一两条报道能解决的。”

    陆云轩无奈的叹了口气,再也无话。

    俗话说,运气来了门板也挡不住。当陆云轩认为自己已经很好运气时,没想到更好的事情还在后面。

    三天后,他得知,川东广电厅决定在全省广电系统召开一场“川东省新闻记者廉洁自律集中表彰大会暨学习中宣部新闻行业五项规定大会”,来自县、市、省三级电视台的6名廉洁自律优秀典型将上台接受省广电厅的表彰,陆云轩不仅是这六名表彰对象之一,还被厅长亲自选定为优秀代表,要上台向全省新闻单位的参会同志做典型报告。

    得知这个消息后,陆云轩的确有点儿晕了。当记者十年来,从来没有这样风光过,当年获得川东省新闻奖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和所有获奖者一起走上台领了个证书,拍了照,在台上亮相时间不超过5分钟。现在让他上去做20分钟的个人报告,他一时还反应不过来。他不由得想起最近流行的一句话“幸福来得太突然”。

    在这段时间里,他感觉周围的人都是笑脸,曹巧巧自然不必说,整天看着他笑得跟朵花儿似的,时不时给他带点吃的来找他聊聊天。同事们也跟他很融洽。新闻部的实习生们更是把他当成了偶像,见到他都很恭敬地喊“陆老师”。最让他受不了的是,毛晓槐现在见到他也一脸笑容,声音也低了一度,有什么事找他都是从办公室走出来跟他说,不再坐在办公室打电话喊他进去了。

    其他人的转变还好,只是这毛晓槐的笑容在陆云轩眼里,还忒么那么的难看猥琐。但顾及到现在特殊时期,他也不好像以往那样跟他针锋相对,维持了一个表面的和气。

    毛晓槐现在做得最多的,就是当和别人聊天时,总是喜欢提“当年我和老陆一起采访的时候......”,这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他和陆云轩的关系有多铁。陆云轩听着就恶心,但也不可能去当面揭穿。只好尽量躲着他,至少图个耳根子清净。


    第15章  撰写发言稿

            在表彰大会召开之前,陆云轩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给赵厅长写发言稿上,虽然厅长没说什么时候要,但他知道不可能拖延太久。最主要的是,他感到了厅长对他的一番信任,也是对他业务水平的一次测试,他更需要全力以赴。

            对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陆云轩早有心得,除了当年在学校搞相关问题研究的底子之外,这么多年的工作实践更让他有了实际的积淀。可以说,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陆云轩对电视媒体发展的看法相较于学校时期的纯理论而言,有了质的飞跃。他曾多次想过把自己的思考写成文字发表,但现实工作磨灭了他的激情与斗志,尤其在把自己放置于玩世不恭状态后,他更是疏于学习和写作,理论上的东西,也基本荒废了,所有的想法,也都停留在了心里。

            这次给赵厅长写报告,是一次重拾理论的机会,也是他对自己多年工作思考的一个总结,即便是从这个角度,陆云轩也突然被激发了好好发挥一番的欲望,这种摩拳擦掌的欲望消失多年了。因此这段时间,新闻部同事都发现陆云轩比以前更沉默了,时不时还坐在办公室发呆,外出采访也仅限于完成最基本的任务,不再多事。

            陆云轩仔细看过了赵厅长给他的材料,里面很多数据和内容是他之前并不掌握的,这也不奇怪,他做的都是最具体的新闻采访工作,基本没机会接触这种全局性的材料。

            看材料的过程对他而言其实是兴奋地,他第一次有了机会全面了解整个川东电视行业的具体情况,站在一个俯视的高度。陆云轩感觉自己回到了学生时代,从大量的材料中吸收、思考、再吸收、再思考,直到灵感迸发的那一刻。这个过程对外人来说枯燥无味,但对沉浸其中的人来说,则有着不可言表的乐趣。

            “吴老师,我可能需要你的帮助。”陆云轩在思考的过程中碰到了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导师。吴铭儒一直在研究的最前沿,很多思路和理论是陆云轩达不到的高度。既然全身心投入了这次写作,陆云轩自然从材料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能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解决,但也有些问题他百思不得其解,求助导师,成了最佳的选择。

            还是在吴铭儒的那间小小的书房,在如山的书堆中,师徒二人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大部分时间,是吴铭儒一边倒的滔滔不绝,说到兴奋处,更是引经据典,激扬文字。

            吴铭儒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只要是他说出的理论,他都能马上说出出处,如果是他书房里收藏的书籍,无论中文还是外文的,他都能告诉你在书架第几格第几本,什么书名甚至精确到第几页。陆云轩对导师的这一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他看来,导师是一个真正的学问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冷板凳,并乐在其中,这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这次讨论大大开拓了陆云轩的思路,他不仅了解了世界媒体研究最前沿的理论动向,还填充了自己学术上的很多空白点,对川东省电视媒体的认知再提了一个高度。

            “底子你是有的,又工作了这么多年。”吴铭儒说道,香烟依然不离手,“你的关键在思想的高度不够,看问题的远度不够。这当然不能怪你,没给你这样的平台,你又离开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其实你搞研究挺合适的,我觉得有点可惜。”

            “老师,学术研究我其实有兴趣,但我坐不了冷板凳啊,哪有你这种定力。”陆云轩笑着说。

            “你啊,这是年轻,坐不住。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坐’的好处和乐趣。”吴铭儒看着陆云轩说。

            “老师的功力可是我这种俗人能学的?”陆云轩顺手拍下马屁。

            “我看你啊,去电视台工作这么久,别的没学会,就学会了嘴巴甜,溜须拍马你其实挺在行的嘛。”吴铭儒脸上笑容不减,口里批评也不减。

            其实对于陆云轩而言,很多事情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愿意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要看人才做。中国文人的一大特性,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只有真正能够让他从心底里认可的人,才会去尊重和崇拜,才会去追捧。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显然很不合时宜,也不够灵活变通。从这个角度而言,陆云轩不被领导喜欢,也很好理解。正如哲学大师黑格尔在其著作《法哲学原理》中所言:存在即合理。

            “好吧,我就当这是老师你对我的表扬吧。”陆云轩继续和老师逗趣,这种轻松融洽的感觉毕业后就很少有了,所以他也肆意的开着玩笑。

            只是陆云轩不知道的是,他今晚接收的这些电视媒体理念,都是赵卓上任川东广电厅前和师兄吴铭儒的那次彻夜长谈,也就是说,仅就这套全新的电视媒体认知理论而言,陆云轩和赵卓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唯一的区别,是如何让这套理论付诸实践,这不是陆云轩能想,也不是他这个级别能做到的。

            三天后,陆云轩写完了报告的初稿,当他在电脑上敲下最后一个标点符号,轻松愉悦的感觉瞬间奔涌而出。看着自己的文字通过打印机沙沙的打在一张张的纸上,成就感油然而生。

            写作的乐趣,就在你看到自己的思想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黑色铅字的那一刻。

            把报告送给赵卓的路上,陆云轩脚步轻盈,感觉平日里呱噪的鸟叫声此时都成了美妙的乐曲。他甚至在厅办公楼楼下的那个湖面上猛力扔了几颗扁平的石子,看着石子在强大动力的推动下,蜻蜓点水似的“飞”出一个个涟漪,陆云轩的心情好到了极点。

            还是这间办公室,还是同样的座位,陆云轩恭敬地坐在赵卓对面。房间内安静如常。

            赵卓没有多话,在接过陆云轩写的报告后,只示意他坐,就低头仔细看起了这份报告。赵卓看得很认真,每翻过一页,都会习惯性的将纸抹平整,偶尔会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上一口。

            这种认真的态度让陆云轩心生感动,对于写作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得上别人对你作品的尊重。他飞快的看了看赵卓茶杯里水的余量,发现快喝完了,马上拿起杯子,主动去旁边的小茶柜上拿起电水壶帮赵卓的杯子里续上水,然后轻轻地将茶杯放回原位。

            若在平时,看到别人这样的举动,陆云轩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鄙视,因为在他看来,这属于典型的“奴颜婢膝”的行为。但今天他自己做来,却很自然,甚至都不用去练习就迅速熟练的完成了这一系列动作,仿佛经常这样做一样。

            时针在一分一秒的走动,赵卓终于看完了整份报告,他摘下眼镜,把直立的身体向后倾倒,让自己舒服地靠在椅背上,微笑着说:“不错。有思想,有见地。之前的材料基本上是数据的罗列,看得我头疼。这样改一下,好多了。”

           “这主要还是赵厅长您指点得好。”陆云轩谦恭的回应。这样的话,平时打死他也不会在领导面前说的,但这次他依然是顺口而出,毫无滞涩。

            陆云轩觉得赵卓身上有种奇怪的力量,能够让他瞬间变成另外一种人,而且转换得非常的自然。这到底是种什么力量,他并没想明白。似乎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本性在推动着他进行着这样的转变。

            “你有什么想法没有?”赵卓突然问道,眼睛直盯着陆云轩。

            这问题让陆云轩一时摸不着头脑,他脑子里飞快的转着,略微思考后依然恭敬地回道:“只要能跟赵厅长你服务就行,没个人想法。”

    对陆云轩的这个回答赵卓显然很满意,笑着说:“年轻人还是要有点想法,拿破仑不是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

    “赵厅长您就是元帅了,我当个好兵就行。”陆云轩快速回答,他似乎越来越适应这种全新的语言状态了。

    “好了,报告先放我这里吧。有空可以随时来找我。”赵卓满意的点点头,没再继续那个话题。陆云轩明白这次谈话已经结束,赶紧起身告别。

    还是秘书小黄,还是热情地送到电梯口并友善的道别。

    生活,对于陆云轩来说,似乎突然切换了一个频道,直接从黑色苦情剧转到了都市生活剧。


    第16章  舆论的焦点

    这段时间有两件事让川东广电厅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一件是前厅长于建国的案子公开曝光。在川东省纪委调查结束后,对于建国涉嫌犯罪的部分移交给了川东省检察院,而检察院反贪局最后认定的总金额为1000万元,其中贪污300万,挪用公款500万,受贿200万。这成为川东省的一桩反腐大案,省委书记李易华对此做出批示:依法查处。

    通过于建国这个案子,检察院一路深挖,最终陷入这桩案件的人数不断变化,总涉案金额也一路攀升,最终达到了3000万元。在那个年代,这个数字很吓人。

    有内部消息传出,说川东省检察院全院振奋,这是该院近两年来办的最大一笔金额的案子,案子直接上报了国家最高检察院,成为川东省检察院的一大功绩。

    而最让老百姓感兴趣的则是该案中的两个传闻,其一说是某建筑公司女经理利用美色打通了川东广电系统从上到下的关系,导致这样一个规模不大的建筑公司把持了川东广电80%以上的建筑工程项目,其本人获利颇丰。而她究竟与川东广电哪些干部有权色交易,更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谈资。

    其二是说于建国主导的小金库为多起投资失败事件买单,而这些所谓的“投资”都是厅、台两级领导的子女或亲属以办公司的名义拿走了,然后毫无例外都是投资失败,公司破产。而这些投资者在公司破产后,个个却都住上了别墅开起了豪车,被老百姓笑称为“可列入哈佛商学院经典失败案例的活教材”。更有网友说,投资一次失败容易,投资两次失败也容易,但每次投资都失败,那就真的不容易,非“神投手”做不到。

    在这起案件中,川东广电系统用哀鸿遍野来形容毫不为过。

    正是因为出了这么大的案子,省委决定对川东广电系统进行一次再教育,对腐败行为敲响警钟。经商议,省委宣传部主导这次教育活动,具体内容就是召开一次“警钟长鸣反腐教育大会”,由广电厅承办,召集全省广电系统科级以上干部参加。

    在赵卓的建议下,把之前广电厅准备召开的“川东省新闻记者廉洁自律集中表彰大会暨学习中宣部新闻行业五项规定大会”和这次反腐教育大会合并召开,反腐教育之后,紧跟着就是廉洁自律典型表彰。

    “这样既有敲警钟,又有树典型,效果可能会更好。”赵卓用这句话,让省委宣传部部长蔡辉同意了他的建议。

    本来只是广电厅召开的厅级会议,由于这么一合并,规格陡然提升,全省广电人脑中的弦也绷紧了。根据厅里的要求,从厅机关开始到各台,在会议召开之前,展开了一轮自查自纠活动,各部门都严查小金库,有问题的要主动向组织交代,否则后果自负。通过这一轮自查,全厅又发现了一批问题,收到主动上缴的非法收入50万元。

    蔡辉对广电厅的这次主动行为很是满意,这个效果超出了他的预期,让整个反腐活动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让他在省委书记面前有了交代。

    “川东省新闻单位反腐倡廉大会暨廉洁自律表彰大会”在省委大礼堂隆重召开,会议现场布置得庄严肃穆,主席台上醒目地摆着一排党旗,在灯光的照射下尤为刺眼。铺着猩红色绒面桌布的长条桌后面坐着省纪委、省委宣传部和省广电厅的主要领导,省纪委书记王东平、省委宣传部部长蔡辉两人坐在最中间的位置,其余人按职位分列左右,赵卓的位置在左列第四个,他也是本次会议的主持人。

    主席桌的左侧位置,还摆放着一个演讲台,这是廉洁自律代表要做报告的地方。省级媒体的代表就是陆云轩,地市媒体的代表则是平安市电视台的一名年轻女记者。

    在会上,蔡辉和赵卓各有一句话后来被广电人奉为经典。

    蔡辉说的是“在位的领导干部们,你们坐在这个位置上,有多少人想把你们拉下去啊,你们愿意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吗?”

    而赵卓的话则很简短直接“一辈子的饭,还是别一餐就吃掉了。”

    陆云轩的报告《浅谈新闻记者如何保持廉洁自律作风》则更像是一篇论文,虽然有理有据,旁征博引,但通篇没有一个字提自己上缴红包的那件事,报告中举的例子都是周边同事的实例。这种写法是他在会前跟师傅罗铁军仔细商讨后才决定的。

    “这个风头最好是不要出。”罗铁军在商讨时提醒他,“你现在是在风口上。”

    “我知道,所以我也在犯愁这报告怎么写。我也不想当这典型,是厅里点名了。”陆云轩一脸愁容。

    罗铁军欣慰的点点头:“能意识到这点还说明你头脑比较清醒。你这风头一出,实际上把别人比住了。你想想,你收了红包就交上去,那这么多年别人收了多少?领导又收了多少?但没一个人交,让他们怎么安心?”

    记者外出报道,被报道单位送红包其实在川东省是个普遍的现象,甚至成了一条不成文规矩。为了让媒体把自己单位宣传得好一点,或者不批评,各单位都会或多或少以“车马费”或者“误餐费”的名义送点小红包。只要金额不大,一般也互惠互利,相安无事。只有大的批评报道才会出现大额的红包,这就超过了“违纪”的范畴,涉及“违法”了。

    川东省以前还出现过有记者开公关公司,公开向外报价收费帮忙“灭”掉批评报道的事。对于这种胆大到极致的记者,自然是被马上开除。好在这样的事情还只是个案,否则这个廉洁会估计会提早开了。

    在陆云轩看来,新闻记者的生活其实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被人捧在天上,这一般是在做表扬报道的时候,被表扬的单位全力配合,吃喝玩乐都不少,红包自然也是必须品。还一种是被人像老鼠一样赶着跑,这是做批评报道尤其是暗访时,被批评的对象一旦发现,会动用一切手段软硬兼施,粗暴的动手打记者砸机器,文明点的则直接大额行贿,直到把批评稿件灭掉为止。陆云轩上次在致远县的报道就属于后者。

    陆云轩把这种极端状态总结为“冰火两重天”。

    “唉......我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上面定下来的事我也改不了啊。”陆云轩叹气。

    “既然是讲廉洁,那你就干脆多讲别人廉洁,不讲自己嘛。这样至少不会引起反感,领导也会认为你是在谦虚。”罗铁军建议说,“谦虚在中国是美德,不会有人说的。”

    “还是师傅高明!”陆云轩一拍脑袋,笑着大赞。

    于是,一篇理论丰富,论证严谨,事例真实的谈体会、扬他人的报告就这样成形了。

    据说,这份报告领导和员工都觉得不错。而陆云轩觉得,只要过关就行了,他可不想当出头鸟,特别是在这敏感的时期。

    作者心里话:谢谢大家对我作品的关心!这几天后台有很多朋友给我提出了非常多合理的意见,都是我在写这本小说之前考虑不周的地方,加上个人经验不足,小说中有很多缺憾。也由于微信公众号对已发布的内容在技术上不允许再进入重新编辑(包括错别字也不行),只好继续留有遗憾,以后有修改过的部分,我争取重新上传那些章节。再次谢谢大家!微信公众号:hncs-swk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长篇小说《孤子》13-16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ge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