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介绍了黄帝和炎帝,根据《史记》的发展脉络,我们接着看看黄帝即位后,婚后生活。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续1
原文: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xunyu,音同“熏玉”),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ce,音同“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译文:
黄帝东到大海,登上丸山和泰山;西到空桐,登上鸡头山;南到长江,登上熊耳山和湘山;在北方驱逐荤粥(属于北蛮,匈奴的别名),与诸侯在釜山合验符契,在涿鹿山下建造城池。黄帝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住所,以军营环绕作为防卫。百官都以云命名,军队也称云师。设置左右大监,监察各地诸侯。天下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天地神灵的封禅大典的事情常有,数黄帝时最多。黄帝获得了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蓍(shi,音同师)草推演历数,预知时辰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四人为大臣来治理百姓。他顺应天地阴阳的规律与征兆,讲解生死道理,论述存和亡的原因。按照时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昆虫,研究日月星辰的轨迹和土石金玉的功能。身心耳目,辛苦劳作,节约使用水火木材等财物。因为有土德的祥瑞,所以号称黄帝。
注释:
大监:官名,监督黄帝治下的诸侯国。
封禅:特指帝王到泰山山顶祭天,到泰山山下祭地。
原文: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zhuān xū)也。
译文:
黄帝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受封得姓的有十四人。
黄帝定居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子,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曾统治天下。第一个儿子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分封在江水;第二个儿子叫昌意,分封在若水。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儿为妻子,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去世后葬在桥山。他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继位,这就是颛顼帝。
注释:
嫘祖:西陵之女,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史称嫘祖始蚕,后世尊她称为“先蚕娘娘”,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
黄帝四妻小科普:
1、嫘祖:又作“累祖”。西陵氏之女,是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2、女节:方雷氏,黄帝次妃。
3、彤鱼氏:名苍林、丽娱,讳邛,炎帝之女,黄帝第三妃,负责人们的饮食住行。被后世尊为烹饪始祖。
4、嫫母:面貌丑陋,但为人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为黄帝第四妃,曾帮助黄帝大败炎帝、杀蚩尤。
黄帝儿子:黄帝二十五个儿子,十四个被分封得姓。十四人分得十二个姓,依次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黄帝陵:黄帝于公元前2599年崩,后葬于桥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关于桥山的所在地历来有所争议,现今学术界较认可的说法是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温泉屯乡里虎沟村西南之桥山,其上直至后唐仍有黄帝庙并享有祭祀,直至辽统治中国北方后,从此断祀)。
陕西黄帝陵是衣冠冢,因为长期处于中原汉族统治区域,自秦统一中国后,历朝历代每岁祭奠黄帝陵延续不断,并且被历代帝王上升为国家大典,被称为“天下第一陵”。根据文献记载,黄帝离开之时有彩云飞天,并乘搭彩云离开。2008年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亦被中国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图片来源于百度搜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