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五课(科学二阶段)

第五课(科学二阶段)

作者: Hao思嘉 | 来源:发表于2022-09-13 10:36 被阅读0次

    这一课我们学原子,庞老师说,咱们先从静电谈起,过渡一下。结果这么一过渡,大家的反应就有点“过度”。至少我是全程80%时间里都处于懵圈状态。

    因此,我决定改变一下策略,从自己能听懂的部分开始记录,能记录多少不知道,完全没把握。

    回忆一下在学校课堂学过的关于电子的知识,能记得的只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还有就是“被丝绸摩擦的橡胶棒带正电,毛皮摩擦的玻璃棒带负电。”

    现在了解到,之所以摩擦会带电,是因为摩擦这个动作使电子发生了转移。负极是富电子的地方,正极相反。换句话说,正极就是电子少了一些,需要增加,所以使用的符号是“+”。这样来理解的话是不是相对容易一些?以后通过学习更多关于电子的知识,这些就会成为常识,不需要硬性记忆了。

    今天学到一个对于我来说算是新知识的内容,物体相斥是因为它们所带电极相同,但物体相吸,除了它们所带电极相异之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其中有一种物质是中性的。通过下图的习题练习,加深了这一理解。

    其实我还挺喜欢这样的推理练习,做做思维体操。毕竟,上大班的安安正在学习的“斑马思维”,时不时就有这样的练习出现,小家伙思考的时候显得很认真,格外可爱。不拒绝动脑筋与不怕犯错是很好的品质,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其实大多数时候是勉励了自己。

    在学习原子之前,庞老师带大家复习一下流体力学中的浮力问题。空气中的浮力一直是存在的,只是浮力太小,也因为人们习惯了这样的状态,就习以为常了。

    大气层的厚度只有短短的30KM,为地球半径的千分之一。而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层只有5600M,超过这个高度,氧气含量只剩一半了,所以会有让人痛不欲生地高山反应。

    关于空气浮力,每平方米空气质量,大气压强,作用于物体的拉力等之间的关系,都可以通过数字来描述。看到这样的公式就会想到等量代换。不过目前还没有完全成为我自己的东西,需要进一步内化。

    关于流体分层,两位老师通过云层的形成以及易地震地区建筑的设计、材料等来加深大家的感受。比如日本的建筑,高层与低层的连接处使用的材料为“易变形但不易折断”的橡胶或者弹簧钢。据说,上海音乐学院就是建在一大坨弹簧钢之上,抗震能力特别强。

    科学家们对原子的认知是阶段性的。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很小很小,却是可以量化的。大约带有电荷量(电量)1.602 × 10^(-19)C。两个电子之间的电磁力单位叫库仑,用公式表示如下:

    分子运动是很复杂的,可以振动、滚动、平移等。所以,静电可以传递,绝缘体可以被极化。但封闭系统内的电荷总量不变,这就是所谓的电荷守恒。

    大概十年前吧,家里的电视屏幕四周无法清晰显示图像,而是一些红红绿绿的乱码,维修师傅手持一块类似于磁铁的东西,在电视屏幕表面晃一晃,就恢复正常状态了,师傅说因为被磁化了,消磁了就没问题。希望不久以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这一现象。

    保持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五课(科学二阶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nx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