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青山不老》
今天下午教研时,又听了一节《青山不老》的研讨课。对,又一次,这篇课文的公开教学不少于听了5次吧。也许是因为,这篇课文结构简单,就两部分,一是晋西北恶劣的环境,二是老汉创造的奇迹的描,一节课就能把全部内容讲完,不用担心讲不完的问题,也不用思考第一课时怎么办的问题。另一原因,也许是因为这篇课文讲述的内容很容易理解,也很感人,要煽情也能煽得起来。
下午这堂课,老师依然抓住这两个点进行重点教学,分别是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和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奇迹。但是,我听着听着,脑海里就冒出一个词“奇迹”,对就是“奇迹”,我认为这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奇迹?查了百度,是指难于完成的事完成了。接着探究老汉种树难在哪里?让学生深入研读第一部分关于环境描写的部分,包括险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家庭的小环境。这么难的情况下,老汉做成功了怎样的奇迹。研读描写大西北植树造林成功的句子。并反复对照前面的恶劣环境,感受其难度之大,理解什么是“奇迹”。老汉战胜了自然灾害、战胜了家庭的阻挠,更是战胜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完成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找寻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就是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精神了,这就是青山不老的真正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