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是你说的这几句话:
1、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2、领袖与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3、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
4、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
5、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立即跳出思维的框框吧;
6、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
乔布斯走了,但有些谜仍待解开。作为科技创业者,他站在爱迪生、贝尔、福特的身旁;作为艺术家,他可以比肩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不过,将他的一生浓缩为成功法则、名言警句是远远不够的。这个被父母抛弃而又抛弃女儿,被苹果驱逐又重新驾驭苹果的天才,为何被万人膜拜又屡遭诟病呢?他那复杂而神秘的个性,究竟是如何修炼而成的?
我们可以从眼神这个细节来开始探究。许多乔布斯的好友,都提过这个特点。他会一直盯着你,眼珠子一动不动,提出一个问题,静待你的回答。直到你无法忍受,只好回避他的眼神。而且,他的沉默跟咆哮一样骇人。在那种强大气场的笼罩下,不管是下属或是谈判对手,最终都会俯首帖耳,甘心臣服。
眼神是乔布斯幻术的一部分,并被冠以专有名词“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苹果Macintosh电脑的设计者崔柏(Bud Tribble)在1981年开始使用这个说法。“套用《星际迷航》(Star Trek)的用语,乔布斯就是有现实扭曲力场。他在场时,现实是可以改变的,几乎任何事情他都可以说服大家相信。他不在场时,力场效果就开始变弱了,这让人很难订出切合实际的时间表。”
所谓“现实扭曲力场”,就是乔布斯那骇人的眼神、口若悬河的表述以及他扭曲事实以达到目标的迫切愿望。依靠这一神秘气场,乔布斯改变了他周围的人群,改变了业界的思维,用苹果的亿万产品改写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你可以正面理解,这是乔布斯强大无边的洗脑能力,但它也可能是一种欺骗。“如果某个讲法没有说服力,他就巧妙地换个方式,有时他会突然以你的观点自居,否认他曾经的不同想法,让你乱了阵脚。”崔柏们始终无法破解乔布斯这一招,只得放弃,“干脆把它当成大自然的神秘力量”。
没有见过乔布斯的我们,或许可用电影《黑客帝国》的一个场景来理解“现实扭曲力场”──尼奥走向先知3岁的儿子,发现他正在用意念折弯一个汤勺!孩童抬起头直视尼奥:“不要试着去折弯汤勺,那是不可能的。相反你应该试着理解真相──根本没有汤勺……然后你会看到,弯曲的不是汤勺,而只是你自己!”
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来自何处?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乔布斯说,许多事情在你经历之时,似乎没什么实际价值。但多年之后,许多沉寂多年的种子开始发芽。比如里德学院的书法和字体课,让他在设计Mac电脑时灵光闪现。“我在大学时,还不可能把从前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但是当我十年后回顾这一切的时候,真的豁然开朗了。”
乔布斯的许多个性,都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代。我有幸瞥见即将上市的《史蒂夫?乔布斯传》的部分章节。作者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站在乔布斯一生的终点来回顾过往的点点滴滴,并将意义串连起来。比如,早期的禅修,就磨炼了他对直觉的欣赏,过滤掉分散精力的冗余之事,修炼出一种大繁至简的审美观。
回顾乔布斯的大学时代,我们发现,他和所有人一样,性格中的某些成分受到形色各异的因素影响,比如激情四射的学长、醍醐灌顶的禅宗入门书,当然还有鲍勃?迪伦、甲壳虫等摇滚先锋的音乐。
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到乔布斯的里德学院。上世纪60年代末,那里是嬉皮士的大本营,校园里弥漫着迷幻药的气味。《飞跃疯人院》的作者肯?凯西、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堡、还有嬉皮士的精神导师蒂莫西?利里,在里德学院轮番登场,发表演说。到乔布斯入学的1972年,校园风潮已经大变,反叛的摇滚精神,开始让位于东方神秘主义。莫里茨(Michael Moritz)在80年代出版的《小王国》,记录过这段岁月的许多故事,作者用“蜜糖和坚果”来概括乔布斯的生活。
乔布斯当年最好的朋友是科特基(Daniel Kottke)。他俩一起通读过那个时代的必读书,比如《一位瑜伽行者的自传》、《宇宙意识》、《突破精神唯物主义》。不过,最打动人心的还是《禅者的初心》。乔布斯经常泡在大学的图书馆,饱览佛教典籍,痴迷于禅宗佛学。他们还去印度教神庙过夜,变着花样吃养生食谱,比如糙米、香蕉面包和燕麦面包。埃雷特(Arnold Ehret)的著作《非黏液饮食治疗学》教导乔布斯,精神疾病的缘起是“大脑内部的气体压力”,肉、酒精、脂肪、面包、土豆、米饭和牛奶等要千万远离,碰都别碰。
从这些点滴,我们可以串联到乔布斯日后的印度之行、素食主义、极简主义的家居、相信直觉而非理性……当然还有“现实扭曲力场”。邪性的罗伯特?弗里德兰(Robert Friedland)和创业怪才布什内尔(Nolan Bushnell)也与这一魔力密切相关。前者是乔布斯在里德学院的学长,一个良师益友兼大哥式的人物,曾因贩卖致幻剂LSD而获刑两年;后者是雅达利(Atari)公司的创始人。
科特基认为,是弗里德兰教给了乔布斯扭曲现实力场。这人极富魅力,也会骗人,可以让事态屈服于他的超强意志。而布什内尔则善于运用外交辞令和人格魅力,对员工恩威并施,他甚至用大麻来刺激员工们的创造性思维。他曾经告诉乔布斯,“装得好像你掌控了一切,别人就会以为你真的掌控了一切”。
19岁的乔布斯从印度回来后,有一两年的时间,都在这两个大哥的笼罩之下。他在雅达利公司的电子游戏和弗里德兰主导的All One Farm农场之间跳来跳去。
今天看来,这个农场有点邪教的味道。不少无业游民、精神恍惚的乞丐、甚至精神病院的患者,在这里举办禅修班,无休止地讨论禁止大麻和毒品,争辩最纯粹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农场禁止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他们养蜜蜂,种植冬小麦,鼓吹有机农场的好处。不过,农场后来越来越物质化,人们觉得是在给弗里德兰的农场卖命。乔布斯也觉得自己成了一家乡镇企业的螺丝钉,最后也离开了。
“罗伯特?弗里德兰在有人格魅力的领袖和骗子之间岌岌可危地游走。”乔布斯曾经如此评价。其实,邪教教主和革新大师之间,其实只有一线之隔,而乔布斯的一生,无疑属于后者,没有越界。从即将面世的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里,我们或许能看到更多这方面的诠释。
转自黄锫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