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许多本书上看到,相对于中途失明者,天生盲者大都生性乐观开朗。” ——这是今晚读书看到的一句,心中疑虑,为什么天生盲者大都生性乐观开朗?于是Google …
这是以下搜到文章中的片段:
從小失明者無論其失明年齡是在嬰幼兒階段,抑或國中小的學齡階段,由於身體發育、人格建立、認知概念等均尚未發展完全,故面對失明之內在衝突與心理適應皆較成年後中途失明者來得容易;且於學習盲能力(如點字、定向行動等)亦較容易適應且成效較佳。但從小失明者對於顏色、空間、美醜、具體形象等認知較模糊,甚至沒概念;許多從小失明者缺乏國字概念,以致沒有字型簽名的能力,甚或容易於職場溝通上產生誤解的情況。
關於言行表徵方面,多數從小失明者於成長過程中,缺乏完整的觀察模仿等視覺經驗,因此常有一些共通的行為表徵,諸如臉部表情較不豐富、較愛皺眉、行走姿勢常會出現頭往後傾仰、伸手向前或左右搖晃等現象。與人交談時,也易因無法透過視覺判斷對方是否專心第伸手 試探,以觸覺來彌補視覺訊息的欠缺。
以上是从生理学及科学的角度阐述。
以下则更多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的部分原因吧。
“科学家们认为,观看是有选择的,眼睛对样本作出什么反应取决于许多生理与心理因素。人类很早就已知道,直接的感知并不能反映真实的世界。
视觉印象是人类最富创造性的行为,当描述眼睛看到的东西时,我们就像艺术家在搞创作。其实,眼睛只是一个传递经过整合过的信息的媒介而已。
所以你的眼睛看到的并不是一切,视觉上如此,生活中也是这样的。
眼睛在很多时候误导甚至欺骗了我们,盲者倒是幸运,因为他必须用心去打量这个世界,所以“看”得更为真切。因此,看待事物不仅要用眼,还要用心。仅用眼睛去观察世界,多半是不全面的;而用心则能体悟实际的灵魂。”
总之,很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