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父母的爱,那是舐犊之情,血肉之亲,是千古传诵的最无私的爱。直到如今,主流媒体以及主流道德体系仍在不停大力宣传:父母养育你不容易,要感恩。
他们并非不懂感恩,有时只是承受不起感恩的重量。
因为父母通常要的感恩方式就是“听话”,听话等于感恩,这真不美妙!
1、“我生你养你,你就得听我的”
大部分家长持有这类想法,而最典型的句式就是“我生你养你,你就得听我的。”,必要的时候父母还会使出杀手锏——“我含辛茹苦把你养大,把最好的给你,在你身上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要是没你我现在肯定过得很好!”
仔细想想,这其中有必然联系吗?
我把你养大=你要听我的?(开什么玩笑)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孩子是我生的,所以孩子属于我,孩子必须听命于我。
持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妨先听一下这个孩子的心声:
“父母大多数时候还是为了我们好,但也不是每次都对。有时候,父母为了自己的想法非要逼我们做这做那,就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这都是为了你好”!感觉特别缺少对孩子的尊重,有时候也并不对,总之不会承认自己错了。”
虽然很多家长都是从“为孩子好”的角度出发,但这并不能成为家长干涉孩子,限制孩子思想的借口。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与人格,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家长起到的作用除了陪伴之外就是帮助孩子获得健全而独立的思想。
2、“你看人家xx,你怎么不能向他学习”
相信每个妈妈心目中都住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而他却是自家孩子从小的宿敌。
“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 ‘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
以上就是网友对别人家孩子特点的总结。
“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口中总是那么完美,即便他不是那么完美,他总是恰好拥有孩子所没有的优点;最关键的是,他总是在你备受爸爸妈妈批评的时候适时地出现……
这就是孩子之所以会反感“别人家孩子”的原因,尽管我们家长总是抱着美好的初衷。
“跟他讲“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想让孩子将他作为榜样,是为了让他知耻而后勇!”
是的,这是很多家长的初衷。可你们仔细反省一下,说这话的时候你没有包藏一点私心吗?比如你渴望自己的孩子如别人家孩子那样给你争面子?
对此,家长有必要感受一下来自网友们的洪荒之力:
——“我特别不理解,别的还说得过去,“别人家孩子长得好看”这事儿还能拿来数落自己家孩子?孩子不数落你就不错了!”
——“因为对家长来说,和逼迫自己比起来,逼迫孩子容易多了。”
——“和老妈一起看新闻,主持人说:"某少年几天时间利用网络赚了几十万………" 老妈一脸鄙视转向我说:"你看看人家!" 接着主持人又说:"但是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卢梭说过一句经典名言:“父母费了大力气,辛辛苦苦把孩子教坏之后,然后又抱怨他怎么变成这样的人”。
孩子不是家长的“劳动成果”,更不是家长优越感的来源,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3、“这个也不能吃,新闻里说了……”
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80%左右的家长非常限制孩子的饮食。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充分证明了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都开始追求健康饮食,这是国民素质提高的表现啊!
可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吃糖(巧克力),孩子上幼儿园竟然从没尝过巧克力是什么味道,这种做法值得称道吗?
从营养学出发一定有它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凡事过犹不及。
曾有一所幼儿园开展防拐骗演习,其中就有连两个雪糕,巧克力,糖类零食都没有吃过的孩子,演习中“骗子”(幼儿不认识的学生家长)拿出零食之后那两个孩子最快跟着走。
这难道不值得引起家长的反思吗?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吃零食,会欺骗孩子说东西不好吃,孩子坚信不疑,当他们初尝之后会发现(怎么会这么好吃)原来自己是被欺骗了,那么下一次有坏人拿出零食的时候,孩子还经得起诱惑吗?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
——选自纪伯伦《你的儿女》
这些“神逻辑”,你中招了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