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里的佩奇一家喜欢跳泥坑,
猪是一种没有汗腺的动物,
为了能给自己的身体降温,
会选择在泥巴中打滚,
并且在动物的行为中,
打滚是表达幸福的方式,
正是这个动作,给动画片增添了灵魂。
我记得小时候雨后的小泥坑,
仿佛许多面小镜子镶嵌在路上,
往小泥坑里扔小石子,会溅起小水花,
和小伙伴一起比谁扔的水花大,真是无比欢乐。
你们对童年时期的泥坑还有记忆么?
不过那个小泥坑和萧红的《呼兰河传》中惊心动魄的大泥坑比,就不算什么了。
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
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质度更纯了,水分被完全蒸发走了,那里面的泥又粘又黑,比粥锅糊,比浆糊还粘。
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哪怕苍蝇蚊子从哪里一飞也要粘住的。
一下起雨来这大泥坑子白亮亮地涨得溜溜地满,涨到两边的人家的墙根上去了,把人家的墙根给淹没了。
来往过路的人,一走到这里,
就像在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击。
老头走在泥坑子的沿上,两条腿打颤,
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狼哭鬼叫。
雨季水大的时候,不但车马受阻,
过路的行人也是跟过鬼门关似的。
逆来的,顺受了,
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就是这样的一个泥坑子,
胆大的行人艰难的过去了,却有自豪感;
胆小的行人艰难的过去了,
仿佛得了人生大的感悟似的有些激动。
如此劳民伤财的大泥坑,
填起来不就完事了吗?
偏偏没有人这么想的,
这像极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思:
当不敢面对的事情或者陈旧的习惯,
摆在那里时间久了,
它居然会变成一种想当然,
挖空心思的用旁门左道解决,
却不知或者是忘了用那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天时、地利、人和,
最要紧的还是人和。
人和了,天时不好也好了,地利不利也利了。
萧红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让人不禁一笑。
茅盾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
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自己说:“
这书里都没什么美好的故事,
一切都是我的幼年记忆,
忘却不了,也无法忘却。”
她的文字不是华丽派,但却让人看的心绪平和,
她用最平淡的描述,描写了时代的无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