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团经济”是资本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欧美、日韩等经济发达国家,财团经济对整个国家的贡献和整个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014年8月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织、59家知名民营企业发起成立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就是我国新时期出现的中国特色财团经济。中民投建立三年来,资本规模已从当初的500亿元迅速扩展到目前的3000亿元,其规模投资效应,已引起各界关注。
有了中民投这个民营资本抱团运营的典型样本之后,浙民投、厦民投、渝民投等省级民投纷纷成立,分别在各自领域大显身手。今年6月20日,江苏11家大型民营企业发起成立了江苏民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6亿元,开启了江苏民营资本抱团投资、跨界发展的模式。红豆集团认为,成立中民投这种中国特色财团经济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表现,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可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财团经济,财团经济将在中国经济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经济需要更多的财团经济。为什么这么说?一、可以解决民营资本效益低下的问题。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实力企业,这些企业存有数量可观的资本,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许多企业困于传统行业,却又找不到新的发展路径,出现了资本运行呆滞,效益低下的现象,大量资本一时派不上大用场又苦于没有投资渠道,对大型项目特别是一些跨国项目却苦于资本有限无法介入。但是,通过抱团形成财团投资公司,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资本的高效增值。二、可以化解民营资本单打独斗的风险。资本需要逐利,逐利依靠投资,投资存在风险。对于许多实体民营企业来说,金融投资还是一门新课,无论是运作经验,还是信息判断,单个企业运行必然风险很大,而通过组建投资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队伍来经营管理,风险就会小很多,民营企业作为股东可以坐享其成。三、可以减少民营资本的政治决策纠结。发展经济离不开政治,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保证投资准确,首先要吃透政治大势。单个企业在对于大势的审视上,往往会存在吃不透、看不清、会动摇的问题,而多家企业联合形成的投资财团,有着工商联的政治背景,对政策吃得透,对大势判断准,所以,投资的方向与国家的经济政治走向是一致的,既不会出现投资的盲目性,也不会再现投资的动摇性,从而能较好地把握国际国内的投资机遇。
中民投为中国民营资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增值平台,是“产融结合”的代表,成为了“民营金融投资的航母”,在打通民营企业投融资渠道、充分激发民间资本活力、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历史性转型,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在市场上单打独斗,经营风险加大、信息来源渠道单一、效益下滑严重、资本实力不够等都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寻求联合,集中投资成本,充分运用金融杠杆,才能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
红豆集团是这项新事物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最先参股中民投,又积极倡导发起成立了苏民投。红豆集团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参股,促使自身的资本和价值进一步增值,加快实现转型升级。红豆集团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打造产融集团、走“产融结合、两化融合”的新型发展之路,除了依靠自身积极探索外,也必然要寻求外部合作。
财团经济在中国必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财团经济不同于西方的财团经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它不会跟西方财团那样,形成垄断经济,左右社会政治。中国财团经济都在统战和工商联组织领导下,非但不会构成经济垄断,不会干预政治和社会,还能较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配合经济社会发展。不管是中民投,还是苏民投等其他民营资本投资实体,都是在统战部、工商联等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成立的,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可和助力,所以这些民营资本会在维护党和国家政策上面不遗余力。另一方面,中国财团经济不会是唯利是图、不顾社会公众利益的工具。中国财团能够利用雄厚的财力,更好维护人民利益,更好地参与民生工程。比如中民投的住宅工业化,就是从注意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的工程,比如发展新能源,就是为了光能扶贫等。这些项目即落实了中央精神,又维护了群众利益,从而使得中国特色财团经济特点突出,更好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更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再一方面,中国财团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财团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在投融资方面的独特优势,个体资本所能撬动的市场力量远远比不上抱团的能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需要财团经济来集聚更大的资本,来承担国际国内更多更大的投融资项目。财团经济作为新事物,才刚刚起来,其发展空间无比巨大。财团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有利中国民营企业获得更好更优的发展。对这一新生事物,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要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总而言之,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财团经济这种投融资新模式来推动,从而充分利用资金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等,加大多元化投资力度,支持更多的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也发挥自身的战略优势,引领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锡闻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