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这件事吧,有无生活经验差别很大。慢慢懂得了生活,才能慢慢看懂电影。
2019年年初,农历2018年年底,试写三篇短影评。
什么时候人能和自己和解?
——评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
是不是需要历劫才会真正发现自己,才会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女主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故事告诉人们:是的,生活远比想象的要复杂,看清楚想明白并不容易,需要去寻找自我。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是一位作家,颇有声名,结婚多年后发现并不真正爱丈夫,尽管丈夫深爱着自己不愿离婚,她宁肯净身出户也要离婚。离婚后不久,和一个专注冥修的小伙子相识同居,很快这段关系给彼此都带来困惑和伤害。伴随着痛苦和迷惘,伊丽莎白踏上了旅行之路,在意大利享受美食,结识了新朋友,在印度进行禅修冥想,最后到了巴厘岛。她一点一点认清了自己,找到新的生活意义,过往的人和伤痛随之释然、解脱,最终勇敢坦然地拥抱着属于自己的爱情。
寻找自我,并最终和自己和解,大概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体验。女主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演得真好,细腻、层次丰富、转换自然,完全没有“演”的感觉,难怪国内一些知名女演员推崇她。
嗯,这部电影有空还会再看。
我心亦受佛光照:小津安二郎《晚春》
“好古老啊!”这部黑白片一开场,让人感觉恍若隔世。
刚开始看的几分钟,觉得这部电影简单、朴素,人物安静无波,行走坐立,说着再平常不过的话,没什么意思。可是画面的景物静、空、唯美,却和人物很搭,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若有若无,让心慢慢松下来,静下来接着看。
接下来的情节还是淡,可是情感在层层堆叠,被克制、被压抑,直到父女一起看能乐(日本一种传统文艺)表演时,让人看到了平静下面的波涛汹涌。
在看表演前,女儿纪子已经得知父亲周吉要再婚,并没有多想,或许她不愿意相信,或许她从没有真正考虑过离开父亲。当和父亲一起看演出时,舞台上表演的是很严肃的悲剧,戴着面具的演员和伴唱者们一起诵唱着一首诗歌,有时独唱,有时合唱:
鸢尾花,种在咱们老家旁
如今只有颜色,不改当时
如今只有颜色,不改当时
颜色意含……
音乐间隔过渡之后,继续唱到——
久亦乎之
此君名 野橙花香
与簪君鬓发上之
蓝蝶花枝交融
鸢尾、蓝蝶何其相似
哪个颜色更深?
林中蝉在叫
听到此处,纪子看到了姑姑提到的“父亲的女人”,看到了父亲和女人间的相互张望致意。镜头开始在三个人之间来回切换,三个人各有各的心事。这时候,舞台的歌者们开始唱到:
脱下织锦花袍
露出袖子白如溲疏花 白如雪
破晓了
淡淡紫云东方显
阿弥陀佛法身现
啊,看看身边的父亲,和另一边那位要嫁给父亲的女人,纪子显得那样孤独无助。随着镜头的缓缓拉近,纪子先是胸口起伏,接着两肩抽动,然后把头深深地埋到胸前,身子一阵阵发抖。陷入一种巨大的深深的痛苦之中。
歌者们继续唱着——
淡紫鸢尾花
花瓣打开受佛光照
伊心亦受佛光照
大地普受佛光照
花树也受佛光照
大地普受佛光照
花树也受佛光照
歌声婉转、绵长,诉说不尽的人生悲怆。恰合纪子此时心境。
看到这里,自己被深深打动了。故事情节好似散文诗,缓慢雕刻情感,淡而深。纪子的悲伤被不是被舞台上歌唱所引起的,之前的情绪只是一棵小芽,在观看表演现场迅速长大,情绪来得如此迅猛,如此猝不及防,以致经历过苦难时期考验的纪子难以承受。
美好的东西往往容易消逝,期盼它能永久停留终究是虚妄,但人又必须让一切都过去,就像人们爱樱花。
这样的悲哀,虽然不愿意面对,却又不得不让自己摆脱。“如今只有颜色,不改当时”,舞台上歌唱的诗歌,一开始纪子并没有听进去,但看到现实,再听到这样诗歌,无助的悲哀像潮水一样开始蔓延。
尽管伤痛,还有佛光带来温暖。这个场景最后,是舞台上歌者们最后所唱:“大地普受佛光照,花树也受佛光照”。影片讲述悲哀时候,是唯美的,也是慈悲的。
接下去的故事情节,含蓄蕴藉,回味无穷,饱含慈悲。说实话,第一遍看的时候,只有两个场景打动了我,一是刚才提到的观看表演,还有就是片尾,父亲心中的悲伤同黑夜里海水的一样波涛起伏。可等重看的时候,才觉得淡而丰腴,日常生活里的场景、对白,都别有韵味。
人性碾压往往从小开始
——《狗十三》,成长不可承受之痛
这是一部看过后不愿意再看的电影。不是不好看,而是不想再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鲜血淋漓。虽然长大过程还有很多不堪和隐秘,片中并未一一讲述,也不可能用一个代替所有,但这部电影仍对成人、孩子带来很大冲击。
它让人想起自己不堪过去,想到曾经纯真的自己如今也变成了一个所谓“成熟的人”。禁不住深深叹息。
电影里父亲暴打女儿的场景多次遇到。在偏远的乡镇,常有辍学的孩子。当父母知道他们的想法后,不是耐心沟通,而是先暴力式的命令,无效后拳脚相向……
自己经常面对的是生活在偏远乡村的孩子。给他们放这部电影时,很多人都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