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把失败仅仅归因给某个借口,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能量也不会消耗很多:都不用思考,都不用刻意去寻找问题,只需更包装下话术就能蒙混过关。”
01
—
上个月的时候,有位读者来问我了:你是怎么做到每天输出一篇文章的。
我是这样回答的:我喜欢写点东西,喜欢的事情做起来就不难了。
其实,为了保证与工作生活不产生冲突,很多时候我是一早就起来写作的。
而且,我写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输出倒逼思考,保证自己每天有一定的思考量,而且要通过公开发表的方式,让自己的思考保持一定的质量。
那为什么是这个目的呢?
因为我以前在思考上的懒惰,不仅让我吃了很多亏,更是错过了不少有价值的机会。
直到我加入了一个“写作”的社群圈子,我才意识到,原来阻碍我认知与行动的,是我那懒惰、傲慢以及无知者无畏的思维方式。
而要完全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除了学习、与高手交流,更关键还是自己大脑的觉醒。
如今,当我每天花时间去认真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时,就意味着自己对思考有了足够的关注和尊重。
这种关注和尊重不仅让我挣脱了思考层面的懒惰,更让我拥有了更多关于人生的洞察和认识。
02
—
如果从人性“趋利避害”的角度来解读,懒惰就是人的天性。
因为,不动手、不动脑、不读书,不总结,不思考,人消耗的能量最低。
比如,以前我更愿意在下午的阳光里,躺在一个舒服的沙发上,拿着手机刷短视频,而不是去读一本有思考深度的书籍。
还比如,以前我也是不愿意主动思考的,碰到问题,只想了解一下表面情况,然后开始做PPT,还美其名曰为“复盘”,其实就是给失败找借口。
你想,如果我连去现场调研都不愿意,那怎么可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但就是只要把失败仅仅归因给某个借口,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能量也不会消耗很多:都不用思考,都不用刻意去寻找问题,只需更包装下话术就能蒙混过关。
但既然我选择了“简单”与"节能",那就不要怪自己怀才不遇了。
03
—
最近,我还有个感悟--我以前总是会说万事开头难,其实这个开头难,是指思考上的困难。
史蒂芬·柯维就曾说过:“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就拿我写文章这件事来说吧,所谓的开头难不是说写第一段难,而是要把文章的主题、框架和结构都思考清楚,很困难。
如果不把这些都构思清楚,写出来的文章的逻辑就会有问题,自己写着写着也会卡壳,即使文章完成了,读者读起来的体验与感受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写文章是如此,为人处事更是如此。
如果不能把工作生活中的一个个大问题,通过智力上的创造,把它们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那么这些问题就一直会停留在概念阶段,不能解决也无法解决。
最终的结果,要么就是找借口搪塞,要么就是得过且过。
04
—
最后,总结一下:
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意思是说,如果战略方向不明确,公司上下不管多么勤奋,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也有可能会陷入危机状态。
类似的,面对人生重大问题,我们也可以总结一句话:“不要以行动上的努力掩饰思考上的懒惰”。
意思是说,面对自己的人生,需要先把心静下来,舍得投入时间去深度思考,运用脑力进行“创造”,然后落实到行动上,去完成自己的“创造”。
而这一切,需要自身的觉知与大脑的觉醒,更需要逆着人性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