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婚姻故事》2019年上映,好评如潮,那时我还远没做好准备去看。
虽然名为“婚姻故事”,其实这场婚姻中所有的故事,都是在一场离婚大战中被丝丝缕缕揭露出来的。
而离婚戏码,在我的个人体验中,绝不动人。
不知怎的,昨天朋友一推荐,忽然就决定看了——
前半段还有余暇芝士配红酒,后半段简直无力呼吸。
不,这不是“婚姻故事”,这就是赤裸裸的“婚姻真相”。
真相一:婚姻里的爱恨交织,直至彻底分开,可能仍未完结。
可以一边微笑一边红了双眼,也许上一秒咆哮下一秒拥抱,神仙眷侣堕入凡间过起日子来,最不乏鸡毛蒜皮。
然而鸡毛蒜皮里有欣赏也有对立:
爱到浓时再多不同也当是别样情趣,爱惨淡时每种差异都像贴身衣物上的隔夜饭粒,硌得人生疼,片刻难忍。
真相二:不是不能坚持继续爱你,而是只有离开你,我才能拿回自己。
重新回到自己喜欢的城市生活,重新回到自己的赛道面对工作挑战——在婚姻里被冻结的心愿,在离婚后,女主一一实现。
而我看到的,还不止于此。
整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片段是——
离婚之后,八岁的儿子无意间发现了两页纸,邀请爸爸陪他一起读。
离婚前调解员要求他们夫妇分别写下的“对方的好”。那场调解不欢而散,妻子写下的文字,直到此刻才被丈夫读到。
那是尘埃落定之后的甜美回味,甚至是一段婚姻的起点。
然而,这份甜美在婚姻生活沙尘满天时,根本无法静心体会;缔结婚姻的初心,也不会被一对夫妻时时记得、永远记得。
不,不要心存幻想,以为这两页纸能改变什么。
事实上,就算有这满满两页纸的“TA的好”,婚还是要离,因为:
在这场婚姻里,我已找不到自己的好了。
电影里出现了几轮对话,有着相似的轨迹:
起初两个人都尝试心平气和,努力宽容大度;
然而分歧与差异仍在那里,除非一方妥协——“可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妥协的总是我”——当开始计较,其实爱已稀薄;
于是平心静气迅速变成了高声讨论,眨眼间演变至质问、控诉与声讨;
最后,甚至在当事人尚未知情时,毁灭性的词句已脱口,谩骂、诅咒,见血封喉,每个字都裹挟着恨意激射而出,摧毁对方的同时彻底杀死了自己——
我怎么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
那一刻,有多愤怒就有多悲伤,长久累积的失望终于质变为绝望。
清醒随之而来:和你在一起,我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只有彻底离开这段关系,我才能拿回自己。
真相三:一旦进入诉讼,保住体面就成了奢求。
婚姻原本是两个人的事,如果离婚时添加了别人的助力,或许会有化学反应:
律师只想做好他们的事,而“他们的事”就是为你争取最大利益;
律师并不真正关心“你们的事”——你们俩曾经怎样深爱过,未来将怀着怎样的深沉回想继续生活——他们不大考虑,也不会懂得。
离婚诉讼无情检视两人婚姻生活的所有褶皱,并公开她们——
让人惊异于婚姻的容量与韧度,也可能在伤害对方时令自己遍体鳞伤。
我想,婚姻故事归根结底是时间的故事——
爱一点点积累,也会一点点消磨;
很多时候不是两个人无法继续走下去,而是TA不愿意以这种方式继续陪你走了……
无论婚姻里发生了什么,离婚时发生了什么,无论爱恨强烈到何种地步伤害有多深,只有时间会一步不停,始终带你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