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父亲离开了我们。十年来,不敢想,不曾忘。
午饭时,和女儿聊的最多的就是父亲的过往。女儿今天一反常态特别安静,对我讲述的每一个小片段,用心聆听。
从父亲小时候的家境贫寒,到他18岁和小伙伴跑去延安;从他在鲁艺学唱京剧小生,到解放后投身国家的工业建设;还有内个特殊时期受到的不公待遇,以至于长期闲置不得已跨界,又回到文化系统,直到离休。
对于父亲,我所知粗略。每次回忆,跟女儿说的也只有这么多。
我特别后悔,为什么没有在父亲健在时,和他更多地聊起他的身世,经历,痛苦,灾难,荣光。
或许是代沟,或许是岁月匆匆,无论什么理由,都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想父亲时,除了浓浓的亲情和永久离别的刺痛,感觉缺失点儿什么。
还记得我到了40大几才开始学车,当时的最大动力是开着车带着父母到处走走,也享受一把私家车的便捷。
可等我费劲巴力拿到车本时,很久都缺少独立上路的勇气,一个是眼神不灵,一个是不认路,那时候导航还不像现在这么方便。
记得我曾小心翼翼地开车拉着父母去过一次阳坊涮肉,父亲坐在后排,一路上哼着京剧,打着节拍,高兴得像孩子。
待我驾车技术熟练些,父亲出门已经需要轮椅了。
世上没有后悔药。
父亲去世后,我常和母亲聊,问东问西。
「妈,你和爸怎么认识的?你俩谁先追的谁呀?」
老妈陷入甜蜜的回忆中,对我的每一个问题,都乐意回答。
「妈,你是不是看上我爸帅了?」
老妈总是反问道「你爸帅吗?」然后笑得像个少女。
「当然,我觉得我爸是世界上最帅的爸爸。 」
「我就是觉得他和别人比起来,看着比较老实靠谱。」在老妈价值观里,图男人帅,显得轻浮。
假如此时,心爱的老爸也在近旁,那该多好。
老妈夸老爸最多的,是老爸后来恢复工作后,给很多遭受冤假错案的老同志平反昭雪,当时受到老同志们的一片赞誉,夸父亲是「开明人士」。
母亲今年九十二岁了,和母亲一起回忆往事是我俩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光。
事有凑巧,去年大哥在收拾旧物时发现了一封父亲在1970年给他写的信,当时大哥在部队当兵。
我如获至宝,让大嫂打成电子版发给我,父亲在信里比较详细地讲述了他从十五岁到十八岁三年间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我逐字逐句看了好几遍,遗憾得到了一丢丢补偿。
「假如有来生」就是一句特别虚伪用来自慰的废话,珍惜当下才是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