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大家聊一下和读书有关的话题,现在还是有两个观点。一个是觉得读书无用,另外一些人就是觉得读书是突破阶层固化更方便的一个方式。
中国最大的反智根源在于“读书无用论”。“读书没什么用”,这是最直接的一种说法。与之相比,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读书无用论”:“我觉得经验比读书更重要。”“你读的是书,我是在社会里读书,一样的。”
但是我想说,读书不仅仅是在学校里上课读书,什么才是读书呢?只是在学校上课么?
也许读书本身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阅读行为,这一点的意思是指,读书不是让你拿到一本书后从头到尾一字一行的识别活动 。所谓什么样的生活读什么样的书,读什么样的书又引导你怎样对待生活,循环往复,相互作用。
学生就该读课本,而成年人该读的是真正的“书”!
读书最大的吸引力在于通过书发现世界,提炼生活,感悟人生。
读书能使人安静,减少浮躁。心静则目明,带来思维的深刻。因此,读书最可贵的,是在向作者学习生活的艺术,即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温润的心态,拨开烦恼的迷雾去发现美、感受美。当我们从浩瀚的文字中认识到自身既渺小又伟大时,那么读书的结果很可能不是功名利禄,而是更为豁达的心胸,更加平和的心态,以及自我反省和自我发展的动能。
而我觉得,读书是与自己的心灵作一次长谈。
但是事实上从大数据来看,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提犹太人的64本了。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
无论调查的数据准确与否,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发达国家的阅读率,远高于我国的阅读率;一个国家发达与否,和全民阅读率密切相关。
就我个人而言,我出生的家庭并没有很好的读书氛围。我的父母跟很多父母一样,从一个贫穷年代走过来,他们“胃口”很大,但是能力有限。他们跟很多人一样,教给下一代的都是一些“江湖套路”。比如,我的父亲经常跟我说:“你学习要讲方法啊。”至于什么方法,他从来没教过我。他以为,将这句话重复一万遍,我学习就能讲方法了。但我的性格、我的思维、我的习惯,很多都是从书中得益,在后天慢慢矫正,天生并不具备。
在信息闭塞的环境里,你不读书能靠着机会一夜暴富。在信息充分流动的环境里,没有了这些暴富机会,你能靠什么?靠的是真本事,若有什么机遇,也是出自对未来趋势的精确判断。
我不知道读书能在这场产业升级中起到什么作用,我只知道,不读书,没有知识,光靠经验、人脉、关系、钱、倒腾,在这场产业升级里将会很容易被淘汰。
但这也只是我的看法,很多人低学历,也照样赚大钱,或者利用一些荒谬的例子来为自己“正名”。
因为一个人懒,就通常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一系列合理的解释,比如:“读书无用论”。
所以我建议大家读过一些书之后再来说说,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