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07页~128页
1.佐藤学教授提出的教师必须遵从的三种规范——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尊严,尊重教材的发展性,尊重自己的教学哲学。
感想: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主张,并且尊重自己内心对于文本的解读,不断去理清学生对于文本的感受,并逐步运用于教学中。
2.只要是教师和儿童未能合作展开挑战,那么,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冲刺与挑战性的学习”就是一句空话。
感想:要想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师生共同在挑战问题的牵引下,实现交流与合作。
3.倾听比发表更重要。
感想:很多课堂上,学生的小手林立,纷纷涨红了脸,可是, 学生真正进行深度学习了嘛?而学生在倾听中,如果能对同伴的发言进行重构和再造,这便是更高级的学习。
4.班级发言机制可以是:学习容量较小的文本(例如古诗)全班学生轮流发言,别人说过的不重复,暂时没想好可以“过”,但下一轮对话时优先发言;学习容量较大时,必须掌握的基础性问题,二人互说互学,或每人写在学习单上再组内交流,并推荐全班分享。
感想:读了这段文字,我的感受特别深。在我往常的课堂中,好像只有个别人的课堂,每节课上,只有那些举手的同学在发言。而那些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似乎成为了陪衬。而这些学生的学习权是没有得到保障的。我以后的课堂中,要有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把这个学习机制用起来。
5.从教师的设计思路来说,更加倾向于考虑学科的基本逻辑: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设计,课时的要求等。
感想:要尊重现有学科的学习逻辑,不断去深挖教材,找到教材中的突破点,并利用这个切口设计挑战性问题。
6.对于学生来说,提出问题正是学习的开始。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设计脚手架,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反思问题解决方案,构建知识模型,进行学习方法的自我反思。
感想:这段话让我想到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作业,每次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让学生根据文本,提出五个问题,然后解答,这样的预习就是基于文本本身的。学生透过这个学习过程,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