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打算写一个系列文章,结合我在创业的这七年时间,在招人,用人,管理过程中犯过的这些低级错误,谈谈我的反思、心得和教训。
今天开篇,我想谈谈招聘。
每一个老板,创业第一件事,可能都不是做业务,而是找人,招人。
2014年我刚来苏州创业的时候,我的一个堂叔,我的一个表姐,我的一个侄子,都作为我的“员工”帮手,参与到我的生意中。当然那时候,做的是比较传统的家具生意,所以那时候并没有系统性的招聘经验,这些来参与我生意,帮我做事的人,基本都是从家里带出来的,沾亲带故的关系。
直到2016年10月,我开始在互联网方向转型时,我第一次尝试在公开市场招聘员工。这里分享我在**商帮中第一个员工A的故事。那时候,BOSS直聘还没起步,我比较喜欢用拉勾,58,智联。办公室租好,我筛选简历,面试了将近1个月的时间,都始终招不到人。这里要介绍一下,那时候我把公司办公室设在相城大道边上的凯翔大厦,一个小单层公寓,公寓走进去两侧靠墙各放了两排以前的公司留下的桌子,总共4个座位,然后入门正对着靠窗一侧,我放了一个会议桌,和一个柜子。我在那里,前后面试了很多人,但是因为公司实在太小,所以始终没有面试成功。我当时招的是新媒体运营,那时候自媒体才刚刚开始,我自己已经写了有一段时间,所以我想找个人来专业写东西,面试到A之前,我终于想通了,一个公司虽然小,但是除了老板以外,还得有个人,所以我让我那时候的女朋友(前女友那时候在上海读研,经常来苏州陪我)坐在那个小公寓的写字桌上充当我的助理,我告诉她,只要她给我假装一个助理,递个杯子,纸和笔就行。对的,然后那一次就面试成功,第一个员工决定加入公司入职来了。
从2016到2021,这5年时间,虽然公司有人事经理,但是我自己坚持有一个自己的BOSS直聘账号,这五年我自己看过的简历,约过的面试的人,没有1000个,也有800个,反正我的BOSS直聘显示我约聊过的人也有六千多个人了。就是在这些一直的坚持自己亲自招聘,所以我对招聘这件事填满了槽点。
1、大部分人事经理,其实根本不懂招聘,他们只是给自己安了人事经理的头衔,所以指望把招聘这件事交给一个学过人力资源专业的人事经理,人事专员,人事总监,基本你是要失望的。
2、好的人才,实际上根本都不是招聘得来的,是自己找来的,所以当老板们在讨论招聘的时候,首先要理解一个前提——招聘,就是用来招聘那些公司普通岗位的普通人,如果你想要所谓的“人才”,而且想通过这些招聘渠道得来,讲心里话,蛮难的。对的,请尊重我经历了这么多年后,不得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事实。
3、我以前对学历是不太信的,虽然我自己学历不差,但是面试这么多人之后(都不需要工作,只是面试几十分钟后),我发现,好学校和差学校,一本和二本,二本和大专,大专和成人自考的人,差的不是一丁半点,是十万八千里。那种人的自信,那种聪明,那种责任,那种会为了面试准备好,提前查资料都是好学校,高学历出来的人,而差学校出来的人,那种的感觉,就像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你没法改的。所以,我认为对于大部分创业型公司,而且你所从事的业务不是太传统这类,我认为能招二本院校毕业应该成为一个基本要求。
4、我过去在面试过程中,因为自己是一个不专业的老板(我觉得文青气质,理想主义气质太过浓厚),所以我每次一面试,但凡发现这个人,有点能力,比较对路,都是恨不得掏心掏肺的去聊,去表达公司的理念,价值观,未来,优势,这个时候,就像一个孔雀开屏求偶一样,去尽量释放自己&公司的魅力,想尽方法吸引对方。我相信,在今天中国“招个专业销售比招个流水线普工”还难的前提下,我的问题,是很多创业型公司,创业型老板的通病——因为人难招,所以放低要求,放低身段,一旦遇到一个“人才”,巴不得掏心掏肺的把他吸引过来。实际上,这些年的经验来看,这种做法毫无意义。招聘这件事,换到员工的角度思考,实际上就是自我标价出售的谈判过程,实际上理想主义老板反而把他看复杂了,员工实际上关系的就是钱的问题,但是老板关心的是员工适不适合,能不能用的问题,实际上,这里有引申出另一个结论。
5、续上文,这个结论,就是以我的教训来看,实际上这年头大部分面试环节(那种五百强搞得很专业的测评之类的我先不说),大部分创业公司在这个年头,企图通过面试来搞明白这个人到底适不适合,我觉得只有50%的可能性,甚至50%的价值都没有(对的,我在这里直接否定了面试的意义)。大部分面试,求职者和候选者,实际上都在按照一个固定流程互相表演,你说这要是能看得出能力才,才是见了鬼。尤其是90后这一代,自我包装的能力那是相当了得,以前说给员工画饼仿佛是老板的专利,实际上,我遇到太多跑过来跟我画饼的比比皆是。
6、我讲个故事——我遇到过一个人,这个人我在2019年的12月份通过BOSS直聘看到他简历,约面过三次,后来工资没谈妥,他当时是要1万保底,我只能给到8K,后来就加了微信,过了大概半年左右,我又在BOSS直聘看到此人,发现此人的工作经验中,竟然新增了一段经历和我另一个最要好的朋友正在做的工作经历。这故事没听明白的话,我再说一下——简单的说,我遇到一个人,把自己的简历中的某一段工作经验,写了一段他不曾工作过,而恰好就是我另外一个朋友正在做这某国内连锁装企苏州分公司的营销总(二把手)这样一个岗位经历,你说可不可怕,我立马把这个人的微信给删了。可见,今天的市场,面试是一件多么没有效率,水分多么大的事情,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包装自己的简历,然后待价而沽。真正牛逼的人才,在今天这个时代,要么已经当了老板,要么当了soho一族,自给自足,要么就是在去当老板的路上。
7、从谈工资,引发另一个问题,面试的流程的问题。这年头,大部分找工作,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工资问题,剩下的什么职业成长,公司未来,公司前景,都TM的是工资谈好的前提下的,餐后甜点。但是,按照过去人力资源那套招聘的方法论,招聘面试的流程,往往都是先谈公司,先谈工作,先看看岗位是不是匹配,然后最后谈工资。这种错误的流程,我应该坚持了也有五年,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过去五年,我工作实践中至少有1/5的时间,浪费在和一群和我不相干人互相表演这件事上,而且最终表演的结果往往不成功,前面花了大量的时间互相试探,最后甚至搞清楚了,互相可以试试的时候,发现工资一关过不了。所以我决定,从2022年开始,我们公司再招人,第一件事,在他来之前,先告诉他这个岗位做什么,工资大概多少,能接受再过来谈,不能接受就不必来了。
8、再分享一个故事——我曾经招过**商帮中一个很关键的员工C,甚至是想把C当合伙人来对待的。我是怎么招的C呢?那时候我公司办公室在相城区阳澄湖国际科技创业园,2017年的时候,那时候是我刚刚开始进入状态,打鸡血的时候,虽然公司那还时候还没有融资,但是我对员工的渴求是非常急迫的。那一天,应该是周天(是的,老板最傻逼的,周天也在干活),我提前约好他,然后周天两个人在公司,刚好他从前一家公司(苏州某著名OTA公司广东区域回来苏州),因为当时他是我少数能面试到有互联网创新意识,也看过互联网公司怎么做大的人-才。所以跟他两三个小时侃侃而谈,掏心掏肺之后,面试到下午1点多,我发现我们都没吃午饭,然后我就带他下楼,开车去了附近一个依福园路的包子店,买了包子和豆浆,回公司继续聊。(讲心里话,我也不知道我当时是因为抠门带他吃包子,还是就是想节约时间,买一种能够带回公司吃的东西,可以继续面试)回忆过去,真的有意思,外面看起来创业,尤其是走互联网公司的路线,应该是路演,应该是商业计划书,应该是在几千人的台上演讲,吹牛,实际上,背后是路边摊,包子铺。后来这个C被我打动,他说他在前一家公司的工资时1.5万,我说我给你9K,然后后面给你期权。这个人陪伴了**商帮接近2年的时间。
9、然后谈谈招聘中我发现的关于薪资的问题。其实每个老板都对这个招聘岗位的薪资是有一个规划的,每个人求职者也对自身的工资是有一个期望的,当然,这里有一个客观现实,就是在如今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这三五年,大部分求职者的薪资实际上都是超出他的能力所得的,你看现如今大部分求职者谈薪资要求,很多人都是基于他一个月的花销是多少,而不是他的劳动价值能创造多少?而且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大部分人找工作的时候,谈的都是我要多少才能够维持生活,而不是我值多少钱,这就是很不可思议了。因为中国当下这种高房价,尤其在一二线城市这种极高的生活成本,所以大部分人对于工资,都是往高了报,不想就换一家公司再面试。老板在乎的是你能值多少钱,员工在乎的是我每个月房贷,车贷,等等加起来要花多少钱。所以你看,老板和员工,这种阶级矛盾在工资问题上就暴露无遗。
10、我过去在谈薪资的时候,只要遇到觉得非常的员工,我是很容易在工资层面妥协的。就像我去年10月差点要录用一个朋友推荐过来的所谓的人事总监,她给我报价是10K,而我坚持是8K,但是当时因为觉得这个小姑娘做事非常伶俐,非常有能力,我都给他提出了8K+2K的薪酬结构,结果她还是没同意。结合我12月看到的情况来看,非常庆幸那个时候没有把她招进来,不然一个人事在我这样一个不到20个人的小公司,拿着上万的薪资,人不用招多少人,事没多少事,她每天几乎就是躺赚了。
招聘这事,可以吐槽的东西,太多,还有第二篇,此篇先收个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