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永远的纪念

永远的纪念

作者: 冯俊龙 | 来源:发表于2024-10-17 00:00 被阅读0次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璀璨巨星、四川本土杰出作家巴金诞辰120周年之际,适逢2024年天府书展在成都盛大开幕。经四川人民出版社精心策划,在10月13日推出的“走进巴金”书系,用7本11册近340万字,涵盖巴金家族史、巴金祖上诗文、巴金1977年之后的全部创作、巴金与萧珊的爱情以及巴金亲人对他的回忆和书信往来等珍贵内容,为人们多维度、立体化认识、了解和研究巴金提供了翔实资料和广阔视角,给今天以及未来的人们留下对巴金永远的纪念。

巴金亲侄儿、著名出版家、作家李致先生,在四川图书馆“‘讲真话,做好人’--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暨‘走近巴金’书系新书发布会”活动现场,作了深情发言,深切缅怀这位“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的伟大作家。

在此之前,从8月25日开始,李致就开始推出纪念巴金诞生120周年的系列文章,真实再现巴金和亲人、爱人的历历往事,以及巴金对亲情、爱情的种种态度。

现当代写作和研究巴金的作家、史学专家,李致是当之无愧的魁首,无出其右者。这不但是李致与巴金因为血缘关系有很多亲密接触,还在于李致一直用平实的笔触,详细记录了真实、立体的巴金。李致对创作一直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他说:“我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于人于己于事,务求真实,不对事实做任何加工。这是我恪守的原则,不越雷池一步。”

李致从小接受巴金的教诲,巴金送给他的四句话“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得做好人”,不仅对李致和李氏家族的人影响至深,而且对无数人的人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巴金对亲人的关爱,对爱情的珍惜,对个人的自律,都令人肃然起敬;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读者学习的榜样。

读着李致写巴金把萧珊的骨灰盒接回家里,说“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巴金的人格魅力立时凸显。生离死别是人间最残酷的事,亲情慰藉是人性最大的温暖。李致不仅描写四爸巴金对爱情的态度,而且详细记录了他去上海、杭州看望四爸巴金的往事。不管是动乱年代的悄悄看望,还是巴金生病住院时期的真情探望,血浓于水的亲情、感人至深的牵挂,在这对彼此眷念的知识分子心中,都化成相互鼓励、相互支撑。

李氏家族历史无论如何变迁,亲人之间一直都保持着团结互助、彼此关爱。李致在“走近巴金”书系首发式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巴金的两个哥哥》这本书。李氏家族从繁荣走向衰弱,大哥李尧枚(李致父亲)承担起抚养弟弟们的责任,他“不能实现自己去德国学化学的梦想,却支持巴金和李尧林去南京读书”。后来,“大哥因病破产、自觉愧对家人和亲友而自尽”之后,从燕京大学毕业的三哥李尧林,“接过重担,将大部分薪水寄回成都,最多时曾供养家里三辈十一位亲人,自己却过着简朴的生活”,“三哥没有结婚,没钱治病,1945年病逝于上海”。

出生在封建大家庭中的巴金,尽管经历家族衰败,依然深受母亲“忠实地生活,忠实地做人”教育理念的影响,接受兄长们的庇护和扶持,又把从母亲、兄长们那里接受到的启蒙与教育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成为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在三哥李尧林不幸病逝之后,巴金义无反顾接过照拂、接济一大家人的重担,李致在巴金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成长起来的李致对巴金关怀备至、情同父子。这样的人间挚情,是巴金说过他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都是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的精神延续,更是巴金一生信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的真实写照。

书写一个家族的命运,就是浓缩一个民族的历史。每个家族都需要一位灵魂人物成为舵手,这个家族才能有明确的前行方向。巴金在大哥、三哥去世之后,成为李氏家族的灵魂,李致则是站在巴金的肩膀上,成为李氏家族继往开来的新一代。几十年来,李致一直坚守“向巴老学习,力求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的初心,不懈创作往事随笔。在年逾九十之后,在听觉依靠助听器,视力离不开眼镜加放大镜的状况下,依然笔耕不辍,让人感佩不已。

“李致的书写,叙事中见真情,平常中蕴伟力,不求技巧花哨,难见华丽辞藻,却有直抵读者内心深处的强大穿透力。”这就使他的作品,不但是个人化的历史纪录,又是最真实的民族历史记忆。在四川乃至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巴金“不希望替自己树碑立传”,从生前反对用自己的名字建基金会、设文学奖,也不赞成重建在成都的故居,可以看出他“不做欺世盗名的骗子”“不愿意做名人”发自内心。巴金一贯主张“作家主要靠作品与读者联系,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名字经常见报,也不是靠坐主席台、签名题字来生活”,对今天的作家们无疑有着重大的警示作用。

李致推出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的系列文章中,有一篇文章题目叫《春蚕》,他写道:“巴老把自己比作春蚕,他说:‘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在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暨“走近巴金”书系新书发布会活动仪式上,评论家、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廖全京先生,也同样提到“春蚕”。廖全京先生感慨万千地说:“李商隐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巴金却是‘春蚕到死丝不尽’,他在死后也要继续吐出丝来,为人类不断作出贡献。”

廖全京先生所言非虚。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近巴金”书系、李致先生撰写的关于巴金的文章,使我们不但从中接受文学熏陶,同时也汲取做人、做事的养料,学会如何“讲真话,做好人”,这就是对巴金永远的、最好的纪念。

相关文章

  • 永远的纪念

    我走在今年的冬季 遥想往日的寒冷 我的母亲啊 在灰蒙蒙的岁月里 度过了那么辛酸的日子 我走在熟悉的土地 寻找过去...

  • 《永远的纪念》

    永远的纪念 一寸河山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兵。 当年舍家赴生死, 血肉之躯战贼凶。 胜...

  • 永远的纪念

    昨天,是三舅去世二周年祭日,我因为公事不能赶回老家,去陵园祭奠他已逝去730个日日夜夜的魂灵。 就...

  • 永远的纪念

    永远的纪念 在这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高中同学群里出现了杨老师离去一周年的纪念链接...

  • 永远的纪念

    永远的纪念 薛小卫 在这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高中同学群里出现了杨...

  • 永远的纪念

    永远的纪念 薛小卫 在这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高中同学群里出现了杨...

  • 永远的纪念

    我和隆哥的手机一直都是情侣机,每次都是一模一样的款式。我们最后的情侣款手机是三星的,隆哥去世前他的这款手机摔...

  • 永远的纪念

    书信往来的岁月 那一封封厚厚的 写满真情的纸 就像一张张 印上了时代痕迹的旧照片 成为了永远的纪念

  • 纪念是永远会被纪念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371734/answer/44704184 与猫...

  • Ruth‖永远的纪念

    图片发自简书App图片发自简书App那年那日 遇见主 遇见主仆 在“我可以差遣谁,谁肯为我去”的神圣呼召中献身为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远的纪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ax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