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学专栏 | 知行合一答疑

心学专栏 | 知行合一答疑

作者: 爱书青年 | 来源:发表于2020-10-10 11:13 被阅读0次

  (一)之前大家一起学习心学,你讲到的“知行合一”,我现在把里面的“知”直接称为“感觉/意识”,但我最近有个疑问:  阳明先生说每个人都有这个“知”,但我想问“他指代的知是每个人对所有方面都有知,只是私欲蒙蔽了?还是每个人的知侧重点不一样?”

(前者偏于人本应该有很多知但被私欲蒙蔽;后者偏于所有人的知只在擅长部分,不算多,没有部分的知你也不必执着)

回答:  王阳明的“知”,主要是知是建立在自己的“是非之心,辞让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上的“知”。不是单纯的指“知识”,或者网上查到的知识信息等等。阳明先生的意思是,这种建立在“是非之心,辞让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的“知”人人都会有,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注意观察自己,没有将它们发扬出来。大多数人 知行不合一,因为他们没有将这些发扬出来,所以不是真知,而是假知,“知”和“行动”不匹配,装出来的。比如口是心非,装装样子,对待父母,对待人际也是装装样子(虽然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够努力了,也不觉得那样有问题,但那样仍然是装装样子)。

    “是非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恻隐之心”人人都有,普通人和圣人的区别在于,有没有从内心深处将它们发扬。同时,每个人经历,环境,角色不同,所以每个人具有不同的知识,因此 每个人的“是非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恻隐之心”的表现为不一定相同,因此每个人“”知”和“行”的表现也不一定相同。

(二)一直都是 “不行而求某个知”的人,是因为缺少反思能力吗?还是怎么呢?

一直“不行而求知”的人你认为结果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不好呢?(一直强化行但又不知,当然会不好)

回答:你提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找准目标,阳明所说的“为学需有宗旨”,就是要找准你所说““不行而求某个知”中“知”的目的,即你“知”是为了什么,这个要想清楚,比如你的“知”是为了知道如何很好的生活,那么你的“行”也只是指“确实知道”了。但如果你的“知”是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这是对行动的“知”),那么“行”才会跟“知”匹配。

      所以你的问题就在于,你没有思考“如何行动”,而只是思考“如何知道”。

相关文章

  • 心学专栏 | 知行合一答疑

    (一)之前大家一起学习心学,你讲到的“知行合一”,我现在把里面的“知”直接称为“感觉/意识”,但我最近有个疑问:...

  • 知行合一:阳明心学的实践品格

    知行合一:阳明心学的实践品格

  • 偶像王阳明

    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知行合一

  • 王阳明会如何看待“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重要观念之一,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接触和了解。那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

  • 【老麦读书】王阳明‖: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的精髓,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抓这几个字:知行合一,致良知,还有就是四句教。 心学精髓的最核心奥义...

  • 《五百年来王阳明》随笔

    王阳明是谁 什么是心学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阳明先生对心学的第一次升华。在我的理解,这是先生提出的方法论。先生说:...

  • 情感专栏答疑1

    问: 虽然截图只有三句话,但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回复: 1.“这是有多不想聊天,隔天才回”(不想聊天的原因有很多,...

  •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前言心得

    心学的诞生。 有了“龙场悟道”的王阳明,才有了心学的辉煌,心学的发扬光大,致良知,知行合一,收获最大的就是这句“知...

  • 1234

    阳明心学30分钟 分享感悟 选修:身心谐韵 选修:100讲/答疑

  • 2022-05-11

    2022-05-11坚持分享第1319天 读《知行合一2》P142-152,感悟:阳明心学命运——心学巨子李贽。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学专栏 | 知行合一答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bd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