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能只是作家才有的天赋。我们没法将自己变成天才的作家,但可以将自己变成合格的作者。罗丹说过,把不需要的那些石头全凿掉,剩下的就是雕塑。史蒂文平克的《风格的感觉》一书将我们识别出写作方法的完整套路,别写没用的东西,别写没必要的东西,别写华而不实的东西,如果写了就全删掉,剩下来就是合格文章。文章有多好,取决于你想说的内容有多好。他将英文世界的写作建议编辑如下:
第一,好文章得清楚、简洁、准确;第二,要把事讲清楚,所以要多用动词和名词;要少做形容,所以要克制使用形容词与副词;
第三,能用大白话说清楚的事,不要用术语;第四,能删掉的都删掉;
第五,写作是手艺活,大量训练最重要,要多写;第六,修改是写作的真正机密,得多改。
总结起来就是:减法式写作+多写+多改,肯定能将你变成合格作者。
概念界定 原则逻辑
清楚表达的是清晰,明白,有条理。清楚是对自己逻辑描述的判断。相反的就是直接让人看出你逻辑混乱之处,写出来的东西让人常常摸不着头脑,要么失去进一步阅读的乐趣;简洁就是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输出一丝情绪,提炼一种见闻,表达主观意图的时候切忌啰嗦,冗长,没完没了;准确就是要严格符合事实、符合标准、描述真实情况,相反就是似是而非、顾左右而言它,带有偏见,谬误等的描述。
第一条原则实际已经将好文章写透了,清楚、简洁、准确。但要做到难度非常大,因为第二、三、四、五、六条都在阐述第一条,我们需要什么,也就意味着不需要什么,一条路在哪里,那么也就意味着其他的很多条路都存在问题,都是坑。我们通常做了大量练习,但往往都不得要领。我们需要的就是先别忙着做事,识别好文章,寻找好方法,再寻求模仿之路。
模仿之路 不断践行
写作者通常需要从减法式写作训练开始,想起小时候,老师通常让我们做好写日记的好习惯,虽然这一习惯早已丢弃,原因在于记录重复的生活工作实在枯燥,生处其中无法获得洞察的能力让人内心生厌。遇见此书,减法式写作难道不是我们小时候老师要求的日记么?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成人之后写作成为工作的副产品,偶遇高人指点,实属幸事。慢慢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元,简单的对错、得失、利弊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们面对复杂的网络,常常会无所适从,人生际遇种种不快,看清真相虽然可以让你获得一类认知,而看清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更需要强大的内心。
年轻时不会写,看看读者文摘,感悟其中的道理,现在需要模仿,收获文章的写作思路,然后尝试着将主观经历感悟出的道理形成小溪使其流淌,让清晰的思路展现在读者面前,让简洁的语言节省读者的带宽,让准确的思想直击读者的内心,打动读者产生共鸣。
如此践行,写多,改多,是合格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