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的后面有一片池塘。
每次回来,总喜欢一个人到池塘边转转。
池塘也和我一样像上了年纪,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模样。立在塘边,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水塘,似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好多话不知从何说起,心底里却亲切如初。
时过境迁,池塘边的好多人,好多物都早已远去,但在记忆的深处,浅陋的水塘,仍装满了我整个的童年。

池塘不大,一条土埂把塘面圈起来,乡下人都喜欢把它叫做“看家塘”。在乡下,每家都有一口看家塘,可以从池塘里取水、洗衣、洗菜、养鱼、种藕、种高瓜(茭白)、养水葫芦。人用的的,猪吃的,都可以从这口塘里索取。
经过一个冬天的沉寂,池塘也似乎变得懒散起来。每当开春时节,父亲就会站在塘边,用一根长竹竿,掠去塘面上的残枝败叶。我跟在父亲身后,把捞起来的枝叶捡起来,堆放在一起,晾干后,好给母亲烧锅用。父亲用竹竿往池塘里东戳戳,西捣捣,气泡便攒足了力气从塘底钻出来。父亲说,这是给池塘松松懒筋,顺便给它提个醒,春天要来了,该是它孕育的时候了。
当不冷的风吹到塘面的时候,憋了一个冬,池塘也变得蠢蠢欲动,仿佛一切都充满了生机。栽在塘埂上的杨柳便迫不及待的吐绿发芽,嫩黄色的初芽像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姣好而不招摇。
几场雨下来,池塘里便积满了水。水面绿茵茵的,朱自清说,那是满眼的绿,绿的深不可测。
塘埂边,露出水面的高瓜也按耐不住性情,枯黄的根部开始萌发绿意,宣告它已从沉睡中醒来;塘底淤泥里的藕茎似乎睡过了头,懒懒的戳在泥巴里,看不出有着急的样子。
一只青蛙从塘边“扑通”跳入水中,水面一颤巍巍,看着人心直痒痒。
浅水处,树根旁,成簇的蝌蚪晃着尾巴,黑黝黝的一片,池塘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父亲弄来一桶小鱼苗,轻轻的把鱼苗舀入塘中,静静的看着鱼苗散开。旁边的我对这些没有更大的兴趣,我的心早已被塘埂边的柳树条抓去了。
早春的柳树,柳条翠绿,用手一撮,柳条皮和茎分开,小心的抽出柳茎,长筒状的柳条皮便可以做成笛哨,用指甲轻轻刮去一头的柳条皮面,一个柳哨便做成了。
柳哨含在嘴里,便可以吹出不同的声响。柳笛声清脆、湿润,音调忽高忽低,忽粗忽细,没有章法,没有节律,却吹出了春的气息,吹出了池塘边乡下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