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一轮复习让我有点纠结,想按照自己按部就班的方法复习,但是学校统一每周两考,我不否认考试给学生取得短平快的效应,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能力,但是一旦高考结束以后,学生所有的知识全部都会忘记,那么高考之后学生脑中还剩下什么呢?每一次学校的联考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复习,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等联考之后又恢复正常,我不明白这样的联考的意义。但很多老师都为迎接联考忙碌的乐此不疲,也让学生感觉到只要大型考试,老师一定比学生更着急。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当把所有的东西都忘记剩下的东西。”我想当学生未来不学化学的相关专业,那么他的脑海中化学还有什么呢?我希望是他知道厕所的洗涤剂是酸性的,厨房的洗涤剂是碱性的,两者不可混合使用。我希望他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哪些食物中富含铁元素等,或许这些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学科素养。但是当下的教育模式是渴望让他们多刷几道题,多考几场试,而知识在他们眼中也变成了工具,学习就是在履行一种义务,而所有的答题也是一种机械的套路,感觉化学这门课也失去了本来的色彩。学生也就是考试的工具,而高考也唯看一本达线率。
我多么期待可以把实验搬到课堂上来,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去研究,我多么期待每一节课不需要完成那么多的任务,而是让学生自由的学习,独立的思考,而不是老师赶着进度,甚至拖堂,利用晚自习补充练习和例题。可是这一切离高考的课堂越来越远,学生也会觉得化学离他们越来越远。一门自然学科,却学成了一门理论课。
更多的期望是给学生多一点空间,多一点思考,甚至奢侈一点,让他们有一点阅读的时间,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因为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大,他就可以走多远。优秀的学生往往并不是学习多么的优秀,而是他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和自己的胸襟有关,那些平时不爱说话,不爱交流的人终究会平凡,甚至会被淘汰,走上社会亦如此。
教育,给学生什么,乐观的心态,善良的心,会分享,会感恩,当然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的人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无论是基础年级还是毕业班的老师都不要太过于世俗,因为教育是漫长的,让他们拥有乐观,勤勉,励志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一路走来,坚定自己的信念,让学生做一个幸福的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