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花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学的很多,有的人花了大量时间却没什么效果。
这其中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就是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高效与否,直接决定了你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现在研究学习方法的人很多,各种各样的方法也很多,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适合普通人的学习方法呢?
下面推荐一个最笨,但是也最有效的方法:写书法。
1、什么是写书法?
所谓的写书法,并不是真的让你去写一本书,而是把你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按照一定的逻辑,写出属于自己的大纲,然后根据这个大纲内容去搜集素材进行填充。
2、为什么写书法比较有效?
我们知道,学习一项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大脑神经元进行关联的过程。
神经元关联速度越快越牢固,掌握知识的速度也就越快。
而这个过程,通过自己不断去思考、总结、提炼,把自己大脑中关于对这个知识的认知和基础,反复强化,可以无形中增加大脑对这个知识的关联的紧密程度。
你可以回想一下,只是读一本书,读完后让你讲出书里的内容,你能讲出多少,如果放一天,第二天再让你讲出书里的内容,你又能记得多少。
我相信多数人根本就记不清大部分细节了,因为你仅仅是看,所有的这些内容,都没有跟你的大脑过往神经元进行链接,没有进入到自己的大脑知识系统中,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没有任何依靠,怎么可能记得住呢?
但是如果你看完一本书后,合上书,马上去写出自己的理解,哪怕写的很少,只要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大脑神经元相互之间产生了链接,那么你再回忆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那么困难了。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没学完一个章节或者方法,都会做大量测试题,原理就是如此。
通过做题,让知识跟大脑中已经有的神经元进行链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这本质就是写书法的一种延伸。
3、那么到底如何用写书法帮助我们快速学习呢?
很简单,主要有下面几个步骤:
首先,确定你要学习的内容。
比如我现在对自己的时间管理不好,需要学习「时间管理」这个话题,那么我后面所有的学习过程,都要围绕这个话题来进行。
第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列出这个目标内容的大纲。
如何列出大纲呢?
推荐黄金思维圈法,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比如关于「时间管理」我可以这样列基础大纲:
(1)什么是时间管理?
(2)为什么要进行时间管理?
(3)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这就是一个大的框架,那么你后续针对这个内容的所有学习过程,都要在这个大框架下进行。
当然,这个仅仅是基础大纲,肯定还会有很多其他的大纲内容,比如我想到了关于这个话题的很多自己关心的内容:
时间管理有哪些具体方法和误区?
浪费时间的行为有哪些?
如何评估自己的时间?
目标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
如何分解目标和具体的任务?
时间管理有哪些技巧?
这些技巧具体如何应用,有哪些适用条件?
如何正确面对碎片化时间?
关于时间管理有哪些主要书籍?
等等。
把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组成一个大纲,那么后续就知道到底应该学习哪些,以及应该聚焦在哪些地方。
第三,针对每项内容进行主题阅读。
大纲列出来后,针对每项内容去大量阅读,这里要注意,一定要控制住自己什么都想学的冲动,就看自己大纲内的内容。
推荐用电子读书工具,比如微信读书,把这个大纲下的相关内容进行搜索,也可以用微信、知乎等,把搜集到的内容都归类到相应大纲下面。
比如在「时间管理的工具技巧」话题下,我搜集到了10篇文章或者方法,那么就把这些内容都整理到这个大纲下面进行保存。
后续依次把相关内容都整理到对应的大纲下。
第四步,整理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输出。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把每条大纲下整理出的内容,都进行消化,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整理输出,这里要注意,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
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尽可能变换说法,换个说法和角度进行阐述。
这个过程,就是把知识进行存储的过程,也是最难的一步。
很多人都喜欢偷懒,觉得保存下了知识,这个工作就完成了,没必要再去转述原文的意思。
实际上,只有当你真的认真对转述,用自己的语言去输出的时候,才能逼着你去思考,也才能真正帮你建立表达思维,这是快速学习的核心。
第五步,全部过程完成后,再一次进行整理输出,或者写出来,或者讲出来。
上面所有步骤完成后,把你所有的资料全部收起来,完全依靠自己的想法和记忆,把所有对应大纲和大纲下的具体内容进行输出。
你可以写出来,也可以自己自言自语讲出来,如果你能很顺利地表达清楚,那么恭喜你,这个内容你已经掌握了。
如果在输出的过程出现卡壳,把卡壳的地方记下来,再重复上面的第四步。
4、这个方法虽然笨,虽然苦,但是最有效
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如果你花了大量时间去学习,而仅仅是停留在表面,那么你再感动自己,也于事无补,这本身就是一种平庸努力,是一种伪勤奋。
但是如果你能坚持用这种看起来笨,做起来苦的方法去学习你遇到的任何一个知识,那么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因为在不断强化自己的过程中,你与周围人的差距,也就一步一步拉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