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类:
1)由于缺少社交途径而很难认识异性。特征:不爱社交,兴趣爱好不多
2)没时间或不愿花太多精力去结识异性。特征:小白领,成功人士,工作忙,信奉效率至上
3)自身条件不够好很难吸引他人。特征:颜值低,身高矮,离异,大龄,工作不体面等
2.第二类最有发展潜力。
第一类用户在过去多年前还是个很大的痛点,这让一批能够把一堆单身聚到一起的网站、线下相亲机构、相亲活动组织者得以发展起来,但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来看,找到一个可以认识单身异性的社交网站已经不叫事儿,因此这类没有结识异性途径的群体表面是客观因素,实质是主观因素,改变的方法是从被动的结识他人变为积极主动结识他人。
第三类用户,有某一方面缺陷的单身,好的解决方式有两类,方式一是现在常见的一对一红娘牵线,这种服务会有一些特别的技巧扬长避短,一定程度弱化在相亲中的劣势,不过一对一虽然赚钱多,但模式重不容易快速发展。方式二是多参加线下活动,在已经成为朋友的人中选择择偶对象会靠谱很多,因为有一方面缺陷的人往往会在相处中体现出来独特的优点,优点会弱化所谓缺陷。整体来说,这类人群相比整个有择偶需求的群体来说,还是体量小,想快发展大发展不容易。
第二类常常是精英人群,有择偶需求,但不想花时间,想要高效率。而现有的婚恋网站能真正做到匹配精准合适的人的太少了。大多都是鱼龙混杂,各路圈层的人都有。这里有两个需求点,一个是符合我的择偶要求,一个是真正适合我的,所谓适合,是一种非单一或非简单条件的匹配结果。但这个是这类人群的强需,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3.可以做这样一个产品,满足上述第二类人群:一种婚恋领域的智能匹配算法,通过打通一个人在各个社交网站上的行为数据,为用户做最合理的恋爱对象推荐。例如,一个人的朋友圈发布旅行照片很多,会为他的兴趣爱好打上旅行标签,同时赋予某种权重分值;一个人推荐过某个电影,去过某家餐厅,喜欢哪个明星,都会作为匹配的纬度之一,所有的数据计算后,当为你推荐一个人时,不再只是这个人满足了你的择偶条件而已,而是你会发现,你们在某年某月某日去看过同一部话剧,你们都喜欢文艺气息的东西,你的一个朋友是她的朋友的朋友等等,系统为你们发现了彼此身上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下拉近了你们的距离,也为后续的交流搭了一个桥。
4.扩大影响力和拉新方式:1.打造以推荐算法为产品核心价值点的品牌形象,例如这样的slogan“最感性的人工智能”,打造行业壁垒;2.成功案例做宣传;3.明星代言为产品做背书。4.大v在微博公众号推广。5.跟婚恋类比较火的线下服务或电视节目合作。
5.维持产品调性的方法:不断明确产品的定位,分析核心用户群体的特征,在产品交互、视觉上都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让核心用户群体产生归属感;前期要针对核心用户群的特征,例如高端小白领人群,做定向推广,如果必要可以用邀请机制;品牌营销的策划和设计紧紧围绕核心价值点,即智能的恋爱推荐展开;在迭代中的优先级把控上着重解决核心价值点相关的需求以及核心用户群相关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