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如此顽钝不可教化,却又是如此轻易上当受骗? ——迪奥·克瑞索托(Dio Chrysostom, 希腊 2 世纪哲学家、演说家)
第一节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误判
当初学习人类误判心理学并不是出于我的本意 ;之前我 一直排斥它,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这种排斥态度不仅在经济 上得不偿失,也削弱了为我所爱奉献的能力。
——查理·芒格
在本书第一章,我们了解到有关人类行为、心理和局限性的背景知识 :明白了痛苦和快乐如何引导人类行为,人为什么赋予一切事物以意义和价值。此外,还理解了我们为何能迅速作出判断以及人作为社会动物的深层原因。当然也了解到,为何损失和充满不确定性的东西总会让我们有强烈的反感和抵制情绪,而每个人从自身最高利益出发又是自然而然的行为。
查理·芒格曾说 :“想避免非理智行为,最好能够对自己脑中的怪癖了然于胸,然后才能及时预防。”本章节解释了由于心理上的歪曲导致误判的 28 个原因。许多原因都深深扎根于心理倾向和心理偏见的土壤中,时常无意中影响我们的行为。我们越是情绪不稳、不知所措、战战兢兢、心烦意乱、兴奋异常、心神不宁、疲倦或者紧张,就越是容易犯错误。即使天才也不例外。
下面我列出导致误判和错误的 28 个原因。正如飞行员的备忘清单一样,它也可以作为一个清单一览表,用来解释和预测我们的行为,防止自欺欺人。下面的每一点都将会在后面详细阐述。
1、联结效应(Mere Association)产生的偏见——自动把某个刺激与痛苦或快乐相联系起来 ;包括以自己的喜好来评价某物好坏 ;因为两种情境相接近,就把彼此划上等号此外,还包括“波斯信使综合症(Persian Messenger Syndrome)”——不想成为坏消息的传达者。
2、低估赏与罚的力量——人们重复能够带来奖赏的行 为,并消除带来惩罚的行为。
3、利己主义和动机——低估利己倾向和趋利动机导致的偏见。
4、自我服务偏见——对自己的能力或者前途过分乐观, 认为自己的能力超过一般水平,甚至会导致盲目自信。
5、自我欺骗或者自我否定——歪曲现实以达到减轻痛楚或增强快乐的目的,甚至导致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
6、一贯性倾向导致的偏见——力求与之前承诺或观点保持一致,即使这种行为有悖于自身的最高利益,或者在相反的现实证据面前同样如此。还包括求证偏见——寻找能够证明行为正确的证据和理论,忽略或歪曲那些与之相反的证据。
7、剥夺性综合症导致的偏见——当喜欢的或者拥有(或 即将到手)的东西被拿走或者(面临)失去(风险)时,我们将会作出强烈的反应(包括更加渴望和更高地评价它)。 比如说对得不到或者难以得到的东西给予更高的价值评价和寄予更强烈的渴望。
8、满足现状和无为综合症——保持现状。包括只愿做出最小的努力,并偏向于既定的、默认的选择。
9、急功近利——对现状的评价要高于未来。
10、忌妒和猜忌导致的偏见。
11、对比产生的失真感——不是根据事物本身来判断或者感知,而是根据它与其他时空上相近事物的比较来判断,或根据先前的适应水平来比较。该心理倾向还包括低估日积月累导致的变化。
12、固锚效应产生的偏见——过分依赖先前的信息,并把它作为未来决策的参照点
13、生动性和时近效应——过分受到生动或最新信息的影响。
14、遗漏信息和忽略抽象信息的倾向——只看到眼前的或者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刺激,忽略重要的缺省信息或抽象信息。包括“无意视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观察者集中注意于某个物体或事件的时候,他们经常不能觉察到显著的、 与众不同的物体,即“视而不见”——译者注)。
15、互惠原则导致的偏见——对他人的行为,如恩惠、妥协、信息和态度等给予同样的回报。
16、受喜好过度影响导致的偏见——相信、信任并认同我们熟悉或喜欢的人。包括过分渴求社会认可和别人的赏识,并避免社会指责。还包括反感情绪导致的偏见——避免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以及否定他们的倾向
17、社交认证偏见——受社交认证过度或大众心理影响导致的偏见。从众行为,包括群体疯狂。
18、权威人物过度影响导致的偏见——相信并遵从权威或者专家。
19、意义建构——时常寻找导致某个结果的种种原因。 包括过于仓促地得出结论并高估事情的可预测性。
20、尊重理由(reason-respecting)——如果他人给出理由,就会答应要求,照做不误。还包括自己低估给他人陈述理由的力量
21、先信后疑——相信虚假的东西,特别是在心烦意乱的情况下。
22、记忆力的局限性——记忆具有选择性,也可能出错,它还会受到暗示的影响。
23、盲目行动综合症——没有任何明智的理由就行动。
24、“表态综合症”导致的精神紊乱——即使无话可说,也有随便表达点什么的冲动
25、情绪干扰——在强烈的情绪影响下作出仓促判断,包括夸大未来事件的情绪作用。
26、压力带来的精神紊乱。
27、身心痛苦、化学品或疾病等导致的精神错乱。
28、诸多心理倾向综合作用产生的偏见。
这些心理倾向(彼此相互作用)已经在大量的实验中得到证明。一些人较其他人更易受到它们的影响,但并不能脱离个体的价值观和实际情况来研究。看起来毫无理性的行为,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或许完全属于理智范围。界定有意义的行为必须置身于一些背景和前提下,脱离实际情况,何为理性和非理性行为就无从谈起。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如果当时的环境或者情境改变,或许我们的行为也将随之而变。
下面将重点阐述导致误判或错误的 28 种心理原因。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偏见和心理倾向并不是彼此完全孤立,有时候会交叉影响。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导致一种行为发生的背后可能有众多原因。现实中的许多例子可以从多个心理倾向中得到答案,同样可以用一些非心理学因素来解释。误判常常是众多因素揉合作用导致的。
这些在心理学上的解释主要来源于查理·芒格、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西奥迪尼、行为科学和经济学教授理查德·泰勒、心理学教授罗宾·道斯(Robyn Dawes)、丹尼尔·吉尔伯特、丹尼尔·卡尼曼和晚些时候阿莫斯·特 沃斯基(Amos Tversky)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