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昆玲
校对:艳萍
编辑:杨荷 艳萍
前几天才听了杨荷老师分享的一个关于小孩子吃饭的案例,今天就发生了因为吃饭而闹得不愉快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早上儿子和他爸出去参加自行车比赛,中午12点才回来,吃饭的时候,刚好买的新书到了,儿子就坐在床上翻看新书,我跑到房间告诉他吃饭了,他说他想把那些书翻完再去,我也就没叫了。我和他爸爸先吃了起来,我们快吃完的时候儿子还是没过来,我就又叫了一声,他过来象征性的吃了几口凉拌黄瓜,就走了。我诧异地看着他问:“儿子,你吃完了吗?”他说没有。“那怎么走了,锅里有汤有饭,你可以打过来吃呀!”这时候,我语气就有点不耐烦了,他就拿个碗去打了一点汤,用筷子在碗里搅来搅去的。我看了就说:“到底要不要吃?不吃你可以拒绝,别不想吃又不说,你有拒绝的权利。”他还是不说话。
诸如此类他不想干又不拒绝的事情不止一次了,每看到他这样子我都控制不住想发火。事后我尝试着找找我的感受和需要,我发现发火背后的感受有“担心”,担心他不吃饭肚子饿; 有“不满”,不满他吃饭时的态度,把汤汁洒到桌子上还弄脏了衣服; 还有就是“挫败”,因为我对他指责的时候他是不说话的,他不说话我就感觉没有得到想要的反馈。我感觉和他失去了心与心的连结,就有了挫败感,就恼羞成怒了。
那我的需要是什么呢?我探索到我的需要是一个懂得拒绝,爽快干脆,懂得做自己的儿子。探索到这里,发现他的感受一定有“担心”,担心不吃饭我会说他,担心拒绝会引来我的说教,而我在询问他为什么不拒绝时;他的感受应该有“反感”吧,反感我这样揪住一件事情一直说。他的需要我猜测可能有“自由”,他想自己选择吃饭的时间,想让父母包容他,自己有选择吃饭的时间和多少的自由,有自我责任,也许他会为自己没选择在饭点吃上饭而饿肚子的事情负责。
也可能他刚刚比赛完回来需要休息,早上六点多起床到中午,他回来就告诉我很累,以至于迫不及待的给我讲比赛的事情都是邀请我去床上聊,因为他实在他累了。反思自己背后深层感受还是控制,没有做到课题分离,我企图控制他的进餐时间,进餐的多少,想想真是可怕呀!那么下次遇到这种事情我应该怎么改进呢?我想我首先还是会提醒他吃饭时间到了,至于吃不吃,或者吃多少就是他的课题了。我需要给他自由、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