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游趣学院』A6毕业的钟声马上要敲响,作为感性的我有点不舍,我也想在『游趣学院』继续玩下去,将这个有限游戏拓展到无限游戏。
回到初衷,最初觉得(⊙o⊙)哇旅程这么长,参加过 训练营最长的也就30天,这还来个35天。心里暗想,我 看看它到底有什么宝藏 以挖掘,带给源源不断 灵感。对,讲道这里,你 能觉得『你这个刘姥姥,是进了大观园了,做梦哈』,从思想中游走出来。
游戏化训练营围绕着四个特征:
让我来和大家一起回顾:
01目标
孔子讲道 『知之者』最初阶的完成课程全部的学习,也就是『新手玩家上路』;
『好之者』是能够掌握理解游戏化设计的相关知识、元素,技能等;
『乐之者』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拆解游戏化特训营, 以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打法『方法论』,甚至 以设计自己 产品『比如课程』,或者说学了游戏化知识和技能, 以自己做操盘手等。
02规则
①北野村长在班会『开营』就讲了游戏化特训营详细的学习规则和玩法,『据说有学员手册,我为什么没有收到呢?』
②在作业打卡小程序中,明确具体的规则『话题』等,截止时间的标注;
③ 以『不耻下问』,如果有不懂 事项,在群里发问, 获得及时 得到的解答『老师 第三只眼 』。
03反馈
①微信群内 互动反馈;
②腾讯在线直播大课中的二级反馈;
③作业区每日日修打卡,点评大使们花式赋能的反馈;
④不同阶层主课作业,村长给予 中肯的反馈;
⑤小组里执行任务,团队合作间彼此的正向反馈。
04自愿❤
『1』开始的这个阶段
引导学员,让学员明确目标 ,学员在明确使命和意义后, 以真正 学到游戏化知识、技能;
『2』中间阶段:
当学员沉浸其中,有了心流体验,就会有想要玩到底 决心❤。
『3』后期阶段
通过小组合作,盲盒或者小组任务,彼此产生连接。可能游戏化训练营35天旅程结束,彼此间友谊拉近,也许会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 继续前行。
在游趣学院拓展了思维,懂得了一门好课的真正标准,一直以为满足用户刚需,就是最好的。其实要摒弃非黑即白的答案,需要探索和拓展,不是吗?
『回到主题』
一门好课程的四个标准✍️
『1』有⽬标:
01清晰明确的目标:
既有特训营给予的明确目标,又有学员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目标;
比如训练营里的目标完成所有日修和大课的打卡,还有盲盒、小组任务等,原则上是你积极主动,『自愿参加』。
我的个人目标是将所学游戏知识或者说是元素运用于『娜么好玩』导图训练营,然而有了一个想法是运营官课程的设计,丝毫不影响完成初步目标。
02以落地的目标『或者是任务』
由整体到局部『思维』:特训营有自己的全局整体目标,针对每个学员特定的目标,就好比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根据个人精力、理解吸收能力完成不同阶段难度的作业。
『2』有完整的框架
关卡→回合
在一个训练营中,每个学员有着不同的阅历,有终身学习成长者、有资深产品人,比如在千聊买过课的叶小鱼老师、有着热爱文学的露西老师、还有和我一样对游戏『一无所知』的小白;
每个不同的个体,学员投入度是有差异化,就如孙微老师所讲,好多宝妈如果投入1~2小时,本身是有工作,而且生活,所以和我和回归师姐一样投入两小时的可能少数,也有投入2小时以上,1小时以下的学员,能比比皆是;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员,决定了接受课程的难易程度的不同,能大部分吸收能力很强,还有少部分学员在默默摸索;
因为目标不同,每个学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具有内在驱动的学员,会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比如达到产品人的目标,运用游戏化元素设计课程,有得学员能是学到基础知识就认为OK了,必竟人生这么长,总有搞懂时候,不是吗?
所以训练营很人性化,针对不同学员的需求,进行了难易划分,自愿选择完成自己的必修课。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关卡回合的设计,让学员有一种过关斩将的感觉,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价值感,确实感受到了自身的改变,这一点很重要,有助于激发学员内在驱动力。
所以关卡内的回合设计设置战线不太长,比如『娜么好玩』28关,是不是有一种越闯越勇的体验呢?容易看到胜利✌的曙光。
『3】有互动『流动的气息』
PBL的教学理念,互动式的模式,促使学员的知识、技能、态度发生变化。也就是ASK模型再现,是否如此熟悉的感觉呢?
流水坪互动、圆礼堂嘉宾互动、八角广场的互动、作业区『日修』彼此点赞留言的互动等。
在流水坪也就是直播间的互动,这是能够和课程讲师沟通的最好机会。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与讲师形成良好的连接和互动,直播视觉化,增强用户的粘性。好处蛮多,一方面通过答疑帮助学员更好的吸收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提问,可以知道学员是否掌握课程的内容;
在线直播以增加次数,缩短每次直播的时间,因为好大部分是宝妈,是八点是黄金时刻,然而宝妈们也要生活,不是仅仅怀揣梦想,不是吗?
『04』有完整的设计
怎样让游戏化的元素得到更好的被感知和内化?
在虚拟的场景中,如何触摸到?
其实需要落地的东西,线上线下如果以结合,还是超级棒。
因为体验式成长是更好的学习,就如我们育儿过程中,『交而不娇』『带而不代』『爱而不宠』,原则上是孩子怀着好奇心,自己探索去成长,而父母给予指引,而不代替他们。
在“态度”层面如何做到他们有觉知?需要内在驱动,也就是感性认知,多体验,多感受。
回到我们学习过程中,四种场景与四种关系对课程的设计的『关系』,一起再来回味一下。
001营火场景
一位老师和多位学生(一对多)
课前特训营中的逐字稿学习的福利,听着我们村长直播课程,让我们内化和吸收游戏力知识等;
002水源场景
进入集体讨论的环节(多对多)
在我们村长直播中也会加入大家的讨论,现在看来不仅是营火场景,也有水源场景在里面,我一直觉得圆礼堂是这样的,是不是有错觉呢?在八角广场也会有很好的互动,算不算呢?
003洞穴场景
🤔思考复盘的环节
①每日日修打卡,针对不同的话题,围绕关键字展开的思考;
②每次大课、嘉宾分享之后,都会有复盘的这样一个动作,检验内化于心,输出的过程。
004山顶场景
到达终点,亲身实践(多对多)的过程,团队的盲盒挑战、小组的任务,比如徒步游侠组里,尝试的海棠诗社写诗✍。
这一次没有触碰到演习厅,有点小小的好奇,就保留吧,终有一天会到达,不是吗?
讲了这么多,如果说站在观察者 角度看游趣学院。
这次的旅程,体验还不错。
三感四线八角分析 底层逻辑,贯穿全局。顶层 设计,看似训练营课程很难,实际上需要与实物相结合,就能够感知到。
参加过樊登和猫叔的训练营,感受到了游趣学院的佛系,运营中『运』的成分是润物细无声 。
从北野村长的朴实文案,感受到了,是专属对个人所讲,实际上是群发,这是最牛 的地方之一;
在直播课过程中,对学员的耐心聆听。不管学员怎么跑题,或者提的问题再离谱,北野村长都可以把主题拉回来,三言两语轻松解答,这是需要很深厚的内功;
从日修打卡,个人的思考🤔 开启,让每个人有目标 ,有意识 玩到底;
到直播大课一对多 主线分享,互动模式,充分看到学员的需求,这是妙之处;
圆礼堂嘉宾CC、S叔、小希等等,她们的分享,将主线串联起来,这是榜样的力量,也更好的让大家吸收主课内容,更好的运用;
盲盒任务其实没有玩起来,徒步游侠组游戏的介绍是蛮好的,整体上其他组瘫了,原因需要去挖掘,需要有人去负责去推进进度,比如参加的何老师拆拆组,在我分享了主课内容后,就了无声息,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就是组长没有精力,不知道组建组的目标 为了什么?轻易放弃了。
山顶场景模式『课程设计』,或者出发演习厅还没有够到,我被阿岚运营官课程设计所吸引,然而最后也没有去践行。也许未来 期吧。
如果 以的话, 以稍加一点点强度,督导来督促,或者进行头脑风暴,让每个环节都动起来,活起来,是不是很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