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总目录:
自序
第一卷 挣扎篇
第二卷 蜕变篇
第三卷 成长篇
自序:
一提到书,有人会不由自主的说,看书是在学校里做的事情,是学生时期的事情,现在已经走出校门了,又不考试,还看它干嘛?书又不能当钱花、也不能当饭吃,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
每当听到类似的诸多声音之时,关于看书,我会立马想起三毛说的一段非常经典的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那么,读书,到底能不能当饭吃?到底有没有用?关于这一类的问题,我想等您读完以下故事之后自然就有答案了! 我把自己的一些与书有关的成长经历用最朴实的语言真诚的呈现在此了,也许,文笔不够流畅,也许,表达不够清晰!当然,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我发自内心的最诚恳的声音。
第一卷 挣扎篇
我出生在一个遥远的西部地区青海,从小到大父母以及亲朋好友给我灌输的千篇一律的思想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将来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可是从小就比较叛逆的我,上初中的时候内心已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羡慕外面的世界,想到外面去看看,在学校的成绩也不怎么好,除了自己喜欢的语文、历史和英语以外,其他的课程都不喜欢,尤其数学、物理,我觉得我天生不是学理科的料,一直比较偏好于文科,按当时的话来说就是比较偏科,这也就导致了中考成绩不理想的结局。
虽然中考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但我的语文分数在当时说还算不错,主要是作文写的好,可是其他的几门课成绩不好,尤其理科,一塌糊涂。自然也就没上成高中,后来,阴差阳错的直接去湖南上了职业专科学校,我感觉这是天意,从青海到湖南,算是圆了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梦,那年我16岁,第一次出远门,那是一种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对远方的憧憬和向往,感觉像是飞出了笼子的小鸟一样,自由了!
在湖南上学期间,有一次暑假没有回家,跟同学们一起到广东东莞某电子厂去勤工俭学,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工作,也是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外面的社会!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可以趁着勤工俭学的机会来一次长途旅行!那是一个少女心中的一种单纯而美好的旅行!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工厂流水线待过的人可能都知道,那种千篇一律、重复单调的流水线工作是及其枯燥的。
我当时的工种是焊接USB接口的锡点,每天就干这一件事情,当时就在想,我学的是服装专业,毕业之后会不会分配到服装工厂流水线?难道我要一辈子在工厂流水线当一名女工吗?难道不上大学就真的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了?我内心的答案是否定的!
于是,当时就暗下决心,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努力摆脱这种被安排的命运!至少不要在工厂做那种几乎不用动脑筋、机械似的乏味工作!那不是我想要的,还记得贝多芬的一句话:我要遏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是的,我也绝不轻易屈服于命运!那么,回过头来再问问自己内心的声音,你毕业之后想干什么?你喜欢干什么?你能干什么?虽然具体想干什么当时还不清楚,但内心比较明确的一点是,我想做那种办公室的工作,也就是文职类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当时看来文职工作比工厂流水线体面多了,这就是我当时内心一个比较低的目标,文职!
为了实现我这做文职的目标,每次下班之后去网吧学习电脑操作技能,练打字速度,在网吧里别人都是看电视、聊天、玩游戏什么的,而我在那练习打字速度,可以想象,我那种行为与当时的网吧环境是格格不入的!
但我不管旁人怎么看我,怎么议论我,我依然我行我素、学我的、练我的!话说回来,虽然我是一个不安分、不安于现状的人,但我们是去工厂勤工俭学的,总共5个月的勤工俭学期,在去勤工俭学的那年已经是在校的第三年了,与其说是勤工俭学,还不如说是实习,得满5个月的实习期之后才能回学校等待分配!
虽然工厂生活单调、枯燥,乏味!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既来之则安之!记得有一次领班让我们每个刚入厂的新人谈谈对工作的体会心得,我记得我当时说了一句: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首先得有一个好的态度!好的心态!所以我当时的心态还是积极乐观的,抱着这样的心态每天坚守着流水线上的岗位!日复一日,那时大家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打卡,干着重复的工作,下班看电视剧、玩手机、逛街、睡觉或者聊天发牢骚等等。
我生性比较乐观、喜欢正能量,不喜欢牢骚满腹的抱怨。但是一个人整天处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在精神上是比较空虚、或者说是饥饿的。如果自己不下决心改变,时间久了你会被身边的环境所影响,所同化的!人的身体需要吃饭,精神同样也需要食粮!如何来喂饱精神?那就是阅读。
我虽然没上过大学,但内心深处还是非常喜欢读书的,我所说的读书,不是在指学校课堂上的那种读书,而是纯属课外书、闲书!说实话我在上初中那几年几乎没看过几本课外书,那时课业繁重,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卷子,每天都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打转,哪有时间看闲书呢?我真正的阅读都是走出校门之后、也就是从那次的工厂流水线生活中开始的。
第二卷 蜕变篇
我与书的缘分可以说来的有点巧合。虽然如此,我当时却在想,这工厂附近哪有什么书店或者图书馆?根本就没有书可看。但有时候机缘到了就是一瞬间的事。
有一次厂里让我们到另外一个分厂去支援,中午在厂里食堂吃饭的时候我无意间听到旁边有人说刚去了图书馆,心想这种厂里怎么可能有图书馆?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可喜的是,等我吃完饭走出食堂,在食堂斜对面还真有个不大的图书馆。没想到这样的枯燥工厂里竟然还有图书馆!这让我对那小小的分厂刮目相看啊!内心对厂里设图书馆的人起了一份深深的敬意,知道关心厂内员工的人文修养!注重精神成长!为大家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成长环境!
当时两眼一发光,真的就感觉跟发现了金矿一样,如获至宝,亦如久旱甘霖一般的喜悦,当时的心情无法形容,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的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当然,那个时候下午还得上班,怀着这样一份对图书馆依依不舍的心情走进了车间的门,那天下午人虽然在车间,但心却在图书馆,以那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上完了那半天的班,下班之后直奔去了图书馆,到了图书馆门口,手一推开光滑玻璃门,一针冷气就迎面袭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而且每个人的手里都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着,有借书的有看书的。
我看到书架上那一排排各种各样的书籍、看到每个人那种爱不释手的读书氛围,内心总有说不出的激动和兴奋,好像内心在说:恩,就是这种恰到好处的感觉!精神终于有了一个块栖息地、一顿美文佳肴、一种滋养了!
于是我就从在那浩瀚的书海里眼睛贪婪地开始扫描在我看来比较有趣的或者对当时的我来说最需要看的书籍。我的阅读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不是强迫自己必须看某本书,而是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的,让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上阅读,这样才能养成一种主动阅读的习惯,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因此在我一开始还没有形成阅读习惯之前,就找了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但是我在图书馆待的时间有限,所以干脆自己也办了个借书证,把喜欢的书都带回宿舍看,这里可以列举一下,那几本一开始感兴趣后来对我成长有影响的几本书:
比如,《世界未解之谜》、《方与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等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生平读的第一本课外书便是《世界未解之谜》,这是一部宏大的文化巨作,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生活、医学、兵学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你的好奇心,使你脑洞大开!也让我明白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的道理!这点无疑为我枯燥的工厂实习生活增添了点精神底色。
《方与圆》是一部为人处世技巧方面的书,包括品种培养,气质修养,人性,处世技巧,方圆交融、方圆并用、方圆互变的人生智慧,以使我了解何为做人之方,何为处事之圆。充满趣味又发人深省,是一本使人读来有益,学后收益的人生指南读物。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女孩,去湖南上职校之前话少、文静、内向、性格稍微有点孤僻,在上初中那几年感觉自己的性格被压抑了,因为总成绩不太好而有点自卑、敏感。直到去湖南上学之后性格开始渐渐有了好转,感觉被压抑的性格一下子释放了,这种变化是怎么形成的呢?我想一方面是周围环境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书籍的影响之后发生的潜移默化的改变。
《方与圆》便是其中之一。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其中的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穷困潦倒、流落街头的人,即便这样,他也照样坚持读书,他最好的享受、最大的安慰便是读书,正如他自己所言:“这个世界抛弃了我,我只有在书籍中寻求慰藉,虽然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但精神却是充实而又饱满的。”他表达的大概就这意思。
当时看到这个片段时感觉我读到了自己,有种莫名的亲切,虽然我还没有到穷困潦倒、流落街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地步!但我阅读的心境和他是一样的。
在枯燥的工厂生活中,我只有从书籍中寻找一丝精神的安慰。从这点使我明白世界上比自己不如意的大有人在,自己算是幸福的,处境比你惨的人比你更努力、更积极,你还有什么借口不去努力呢?应该要珍惜所拥有的,去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想到这心态也就逐渐放宽了,面对现实生活也更就加积极乐观了。自然而然,你的性格慢慢就变得开朗了。
比如:在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我会首先去想如何解决,而不是抱怨。在困难中要学会坚持、在不幸中要学会坚强!我积极乐观、能坚持。这点跟我一起去勤工俭学的同学比较佩服我,我们那会焊锡点,就比谁焊的质量最好,数量最多,当天开会会受到领班表扬的。
那段时间开会大部分时候受表扬的是我,说我工作表现积极,说大家应该向我学习。每次厂里加班也是属我加的最多,那时给加班费是按时来算的,所以每个月工资发下来我拿的工资相对而言比较多的,我记得我生平第一次赚钱是赚了900多,那是半个月的工资,第二个月拿了2700多,这笔数目对于当时勤工俭学的我来说已经不少了。自己付出努力赚来的钱,花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
当然,大部分工资要留下来做为回校之后的生活费、还有一半要寄回家里。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给家里寄钱,虽然我那时还是个学生!自己能够外出独立赚钱给家里用,那种感觉很好,感觉自己正真长大了,懂事了!
由于我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后来实习期满之后我被评委勤工俭学“优秀代表”,给发了一个荣誉证书,发了点奖金!这对我的整个成长是个莫大的鼓励和推动啊!
不管是性格的变化还是在实习期的积极表现都得益于阅读,那段时间的成长,《方与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占了绝大多数的影响,《方与圆》这可以说我融入社会的启蒙书。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那种顽强、刻苦、奋进、诚实、坚强不为命运所屈服的精神的光辉时刻照样着我,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使我在勤工俭学的表现突出!
在说说《复活》,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课外小说,它是一种道德自我完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从一开始的真诚、崇高、变为堕落、渺小,又从忏悔走向复活。他经过了返归和自我完善在精神上获得了新生。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品质,人最可怕的不是堕落,而是没有从堕落中自拔的意识,躯体死了不能复活,但人的精神是可以复活的!
这对自己来说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意义。感觉是一种新鲜的概念。会引发我很多思考,就这样,书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虽然有时候觉得看过的书都不复记忆,但它依然在你的血液里、在你的骨子里、在你的气质里、在你的谈吐上,有时也会在你的文字里!
那5个月的实习期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是我整个心智、性格的成长和锻炼,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回过头来想想,其实非常感谢那段时间的苦涩、枯燥的岁月,正是那种空乏单调的生活磨炼了我、启迪了我,让我有意识的去铸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使我在书籍的海洋里吸取了精神所需的养分和力量!
实习期圆满结束返校,毕业之后又分配到了电子厂,江苏昆山某电子厂,是做电脑主机主板的那种流水线车间,我学的是服装专业,按道理来说我毕业之后会被分配到服装厂,但那时听说服装厂是按件发工资的,也就是你制作的件数多,当月发的工资就多,这跟刚开始在电子厂实习的又不一样,电子厂是按时来算工资的,当时就想同样是工厂,专业对不对口无所谓,不如去电子厂呢,起码工资比较高。
决定之后收拾好行李,当然,行李当中书是必不可少的,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随身带了一本《林肯传》,还在手机上下载了一套电子版名著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心想有了这几部书的陪伴,我接下来的工厂生活应该不会太枯燥。就这样背上行囊又再一次的踏入了工厂的门,但我那会的心态完全不一样。比实习时的心态要好很多,感觉自己有底气,暗下决心,无论多么枯燥、多么辛苦,既然来了我就要坚持。这里所谓的坚持不是说我要永远留在电子厂坚持干下去,而是以一种借着枯燥乏味的工厂环境来磨炼自己的心态去坚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妨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去想会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样的坚定或者底气也是书籍带给我的,确切的说除了跟之前读过的书籍以外,还跟那本《林肯传》有一定的关系,那是我在去江苏的长途卧铺汽车上读过的,人家都在睡觉,我在那津津有味的阅读《林肯传》,在此重点阐述下对我影响极大的这本书。
亚伯兰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他是政治家、思想家、共和党人,但这位伟大的平民总统,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各种苦难、各种失败。可以说他的成功都是各种失败奠基而成的。
林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他的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以种田和打猎为生,儿时的林肯经常帮助家里提水、干农活等,9岁丧母。他这一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加起来总共不到一年,但贫困阻挡不住他对书的热爱。他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有智慧的人!
他后来的一系列成就都是自学而成,都是跟他的阅读有关,因为坚持看书的习惯使林肯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不管干什么他都认真负责、诚实守信,这种品德受到了周围的人的尊敬。他十几岁时当了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等体现在诸多小事上。他的成就也跟他生平经历的失败有关,有一点大家可能不清楚,林肯一生经历了11次失败才当上美国总统的!
当我读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就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光芒照射着我前进的道路,照射着我迷茫的心灵!比起林肯的遭遇,自己的这点失意算什么,不就是没考上重点高中,没上过大学嘛,有什么呀,林肯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总共加起来才不到一年呢,但人家照样能成功!当然我不能与伟大总统相提并论,但这至少可以说明一点的是,一个人的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它不能决定什么。学习力才是最重要的。
有没有一种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没有更新与自拔的能力?有没有一颗永不服输的上进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当时我内心似乎有这样一种声音:你的人生征程才刚刚启程,岂能为了一点眼前的失意而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我想,大概也就是自从那以后我内心就不再纠结于自己是否有学历,是否上过大学。林肯的故事使我彻底改变了那种“唯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的思维!不在因没有学历而自卑,而是更加坚定专注于当下的工作、阅读、学习。
这也就是我前面为什么说毕业之后虽然也是去电子厂工作,但内心有底气的原因所在,是书籍给了我底气,从书籍中汲取的营养已成为骨子里的东西了。
第三卷 成长篇
那次毕业之后也是跟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江苏电子厂的,但没过几个月跟我一起去的同学们都陆陆续续离开工厂回家了。因为他们觉得工厂生活太枯燥,乏味,加班也比较辛苦,所以干脆不干回家之后再找别的工作。同时,她们也都劝我一起辞职回家,说:要是你不跟我们一起回去的话,等我们走了,就剩你一个了,女孩子一个人在外面多不安全啊。听她们说这话貌似有点道理,但我内心依然很坚定,无论如何我是不会回去的,既然来了我就起码坚持一年,想磨炼自己做事情的毅力和恒心。我的性格脾气同学都了解,所以也就没有勉强我。
她们走了之后,跟我一起来的就剩我一个了,另外还有几个其他系的同学,也是老乡。 她们也留下来了,我们一起坚持干到了年底就辞职回家了,刚好干了一年,与其说辞职还不如说擅自离职的。
我记得当时跟厂里领导去说辞职的事儿的时候领导怎么也不肯批准,说我好不容易坚持了一年,不要就这么轻易辞职,等过完年年回来,准备把我提升为领班。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因此而心动,也没有动摇辞职的决心。因为我内心很清楚,我在那坚持干一年是为了磨炼做事的心态,而不是把它做为我终生的职业,所以当月发了工资之后就离职回家过年了。
那是2012年的春节,过完春节还没想好要去哪呢,正好我一姐说她要去北京,问我要不要一起去,一听到要去首都找工作肯定愿意去啊,当时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北京是一个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许多机会,许多挑战的大城市,去大城市创一番,这正合我的心意。
我那位姐跟我一样之前也是在点电子厂上班,北京的一家电子厂,2012年春节过后她也打算找一份坐办公室的文职工作,这跟我最初的职业目标是一样的,所以我两带着同样的目标进京去找机会了。但是去了北京不一定立马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其中要解决的是吃饭和住宿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北京物价、房价什么的都非常高,如果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话,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你是待不下去的。
刚到北京那段时间可以说过的非常艰辛,真正的理解了“北漂”的含义,一个月两人房租就得1千块,每人五百,再加上吃饭零用什么的,一个月下来每人开销至少得1千多。每月一千多的开销对当时还没有找到工作、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压在肩上的一座大山。
即便拮据到如此地步我也照样舍得买书,那会还不是去书店买书,而是在路边书摊上淘,因为路边摊的书比书店的便宜啊,我记得当时一下买了三本《毛泽东传》《读书改变命运》《中国通史》。
有时候,读书真的能当饭吃,说这句话不是做作。没有亲自体会过的人可能不理解“读书能当饭吃”的真正含义,那段时间我们省吃俭用,有一度真的是到了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地步,但是有书在,你的精神永远是充实的,路边摊买的那三本书里面,首先翻阅的是《毛泽东传》,人物传记是我向来比较喜欢看的书籍类型之一,毛泽东,我们叫毛主席,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领导人和诗人!
这位伟大的领袖诞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当然,从小也是酷爱读书,关于读书,毛主席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叫做“三先三后”的读书法,我觉得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三先先后”就是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这是毛主席一生遵循的读书之法。
“先博而后约”就是先博览群书,广泛的去读,在此基础上,再去读比较重要的,比较关键的,比较喜爱的书,“先中而后西”就是先下功夫读中国的书,在熟悉,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再去读西方国家的书,学习研究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
“先普通而后专门”就是先读一般的通俗易懂的,大众喜爱的和需要的书,在这基础上再去读专业的,专门学科的书。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先博而后约”的读书故事。
关于这故事还记得一段毛主席说过的话:走进湖南图书馆,楼上楼下,满柜满架都是书,这些书都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真不知应该从哪里读起,后来每读一本,觉得有新的内容,新的体会,于是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尽量多读一些,我就贪婪的读,拼命的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的吃个不停。
湖南图书馆的图书是很多的,毛泽东每天第一个进图书馆,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中午休息片刻,午饭吃上一点自带的干粮或者买两块米糕,就又专心致志的一本一本读自己从没有见过的书,他后来回忆说:“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很多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在图书馆里我第一次看到并以很大的兴趣学习了一副世界地图,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斯.米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学习俄、美、英、法等国的历史地理的同时,也穿插阅读了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读着毛主席图书馆读书的故事,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之前在工厂图书馆看书的身影,刚才所说的毛主席的那段话感觉就像是自己的真实切身体会一样。读着书中伟人的这些一段段激励、振奋人心的故事,注意力就被它吸引过去了,所以,就算当时真的饿了,好像也感觉不到。脑袋和精神都很充实,似乎肚子里也很充实!
可以说《毛泽东传》以及另外那两本书帮我度过了那段拮据的生活。至少精神上给了我勇气,和奋进的动力、至少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话说回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真的是深深感觉到北京那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那么,怎么办呢?没有找到工作难道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家去吗?就这样轻易的被眼前的这点困难打倒了吗?当初那个职业小目标呢,不等实现就回去吗?这时便又想起了那刚读过不久的伟人的故事,它始终在我内心,时刻激励着我!
所以无论如何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我不可能回家的。打退堂鼓不是我的风格!所以为了先解决眼前的生计问题我们决定先到北京一家电子厂上班,边赚生活费边找工作。于是,我又再一次进了工厂,不过那只是暂时的。
在这期间找了好几分工作,比如网吧收银员、电话销售、保险公司主任助理等等,后来都觉得不合适,就没干,直到后来有一次误打误撞在北京某个人才市场找到了一份可以说是“心目中的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坐办公室的工作,而且还包食宿,这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简直是一天大的惊喜,当天就辞了工厂的工作,第二天就去那家文职公司去面试了,一进公司门,果然是坐办公室的工作,就看到一排排电脑桌和椅子,而且人还不少。我带着一种腼腆、不好意思的心情进了经理办公室。
面试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那家公司是做销售类的,就是除了底薪之外,如果有业绩的话还可以拿到提成。但是“销售”这一词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比较陌生,是个新的概念,之前从未接触过,只是听别人说过直销、传销什么的,说什么得上门推销产品,把东西卖给人家。 概念都混淆了,后来才知道直销和传销不是一个概念。
当时就觉得自己脸皮薄、磨不开面子,心想可能销售类的工作不适合自己。但好说歹说它也算是坐办公室的工作了,因为那家公司销售的产品不需要上门推销,直接坐在办公室就可以做到。网上就可以进行销售。
所以也就不在犹豫了什么了,心想如果面试成功就试一试,没想到,面试结束之后那位经理让我们第二天就过去试岗,还说五天的试岗期过了之后我们就可以搬到公司员工宿舍住了。那时已经到了2012年的9月份,到北京已经大半年了,工作才有了着落,也算是终于实现了做办公室工作的目标。
前面也提到过,在工厂实习那会所定下的职业目标很简单,很单纯,就是找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可以操作电脑的那种。内心比较得意,觉得自己在进步。但销售工作,对于刚从工厂出来的我们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还记得刚进公司那两三个月没有业绩,没有业绩也就意味着没有提成,只拿底薪,那时一个月底薪是1500,好在包食宿,不用像之前那样每个月交房租什么的,所以1500的底薪一个月下来算是绰绰有余了。但是压力很大,因为进公司两三个月了没有一点业绩,别人都有业绩,后来我姐也有业绩了,我们分配到不同的部门了。但我的业绩依旧是零。我内心是万分着急啊,已经到了12月份,心想如果这个月再没有业绩,过完年我就辞职。
因为如果连续好几个月没有业绩,这样下去是会被公司淘汰的。与其被动的淘汰,还不如自己主动辞职,感觉这样比较有面子些。但是恰巧就在那段没有业绩的低迷时期我又机缘巧合的遇到了一本书,是一位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写的《干法》。
稻盛和夫被誉为“当代松下幸之助”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电,这两家公司都列世界500强企业,《干法》是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之后推出的第一本书。虽然我内心不喜欢日本人,可以说比较讨厌、痛恨小日本,但是在稻盛和夫身上没有看到那种以往的日本军阀惨无人道的味道,让我看到的是一位经营者的奋斗史。
在本书中他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得的工作经验,内容主要是真切、深刻的揭示了工作的意义。开篇目录便是“磨炼灵魂、提升心智”、“我们为什么而工作”,“工作造就人格”“极度”认真的工作能扭转人生”、“让自己喜欢上眼前的工作”“抱着产品睡”、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等等,
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抱着产品睡”稻盛和夫年轻时吃饭、睡觉都在想着工作、想着如何制造出好的产品,日思夜想,其中有这样一段原文:“为了做好这一产品,我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
比如,原料虽然使用与一般陶器相同的黏土,但因为尺寸很大,要让产品整体均匀干燥极为困难,开始时,在成型,干燥的过程中,几乎每次都出现干燥不均,因而先行干燥的部分发生裂痕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干燥的诗句过长吧,于是我尝试在缩短时间上下功夫,但结果忍不理想,我用了各种方法反复试验,最后想出一招,就是在尚未完全干燥,还处于柔软状态的产盘表面卷上布条,再向布条上吹雾气,让产品慢慢地、一点一点的干燥,但是还有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如果产品太大,干燥时间过长的话。产品会因为自身的重量发生变形,为了防止变形,我又动了各种各样的脑筋,最后,我决定抱着水管睡觉,我在炉窑附近温度适当的地方躺下,把水管小心翼翼的抱在胸前,同时防止水管变形,在旁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在我看来确实不可思议,够拼的,一个人面对工作能够认真、努力到这个份上老天都会佩服的,想不成功都难,当我读到这的时候其实内心也在问自己,这两三个月以来没有业绩,但你真的努力了吗?真的坚持了吗?人家是抱着产品睡,你别说抱着产品睡,认真的研究过销售的技巧吗?工作没有适合与不适合之说,只有努力与不努力之分。
是的,我觉得这本书写的有道理,如果不认真、不努力、做什么工作都做不好,不要以不合适为由,而不去努力!就像《干法》中所言:让自己喜欢上眼前的工作。我觉得这一点正说到了要害之处!
没错,自从我进了公司之后好像从来没有打心底里喜欢过销售这份工作。虽然我勉勉强强做起了销售工作,但一直以来内心对于销售好像比较排斥。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下班都在看《干法》,无疑,这本书是我踏入销售工作之后的指明灯,在业绩低迷期为我指明了方向,也彻底打消了年后要辞职的想法,当我看完这本书感觉整个人有状态了,点燃了工作的激情!
也就是从那以后我真的是努力了一把,每天向有业绩的同事请教如何跟客户聊天,如何推销产品。一遍一遍的看他们的聊天记录,而且有时候我的主管也会做到我旁边来,教我怎么跟客户聊天,有时候他也会帮我聊,每次他聊完之后我就反复的在看他是怎么跟客户聊天的,为什么我就聊不出客户来。就这样持续努力了近一个月时间,终于有了几个客户,而且其中的两个都是大客户,哇,终于有业绩了!再也不用过那种每天提心吊胆、生怕被公司淘汰的日子了!
当月除了提成,还发了点奖金,这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来说真的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啊。那段时间的蜕变除了要感谢公司同事、领导们的帮助和鼓励以外,还要感谢《干法》这本书,其实真正改变我对销售工作的看法的是这本书,它让我彻底的改变了对工作的态度,对工作意义的深刻理解。也就从那以后我一直跟随公司脚步干下去了。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公司搬到了天津,我也毫不犹豫跟着公司去天津了。那是我那位姐已经辞职了,她还是留在了北京,我去了天津!不论走到哪里书籍是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去天津之后公司慢慢发展,我也慢慢从员工成长为助理,从助理成长为主管,从再从主管成长为小股东,公司老总让我入股份,和他们一起干公司。
在这期间看的就是跟工作、跟职业有关的书籍了,管理类、销售类、或者女性成长类的书籍比如《给你一个团队,你怎么带》还有谢丽尔.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销售中的心理学》等等,这一类的书籍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那时已经是2015年了,也就是我成为公司小股东的那一年,那年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说是第一桶金,其实也没多少,小7万块钱左右,虽然不多,但对于当时我的我来说确实是人生的第一桶金。从2015年至今我还在从事这个销售工作!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每一步的成长背后都有一段非常艰难的路要走,能不能坚持到终点就看自己了 !那么,在2015年至今,这段期间在我的工作上、生活上依然有各个方面的困惑、挫折,起起落落、坎坎坷坷!我哭过、笑过、无助过、孤独过。但是最终能够让我坚持下来的因素里至少有 一半依然归功于书籍!
2016年年初我读了一本在我看来,那是我觉得我生平读过的最宝贵、也是我最珍惜的书,我爱它犹如爱自己的生命!这也就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 夫》。
罗曼罗兰也因为这部巨著而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我看的是傅雷翻译的那个经典版本,提起这部书我得感谢一位客户,是她强烈推荐给我读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一部通过主人公 一生经历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主人公约翰克里斯多夫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了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描述了一颗坚强刚毅的心是如何战胜自己心灵深处的怯懦卑鄙的阴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它描写的是心灵历程的史诗 。叙述了一个真诚的音乐家是如何反抗虚伪轻浮的艺术与健康奋进的音乐之间的斗争,同时也歌颂了一种充满了生命力的音乐理念,又通过音乐折射出了不同民族精神的融合和冲击,把二十 世纪初叶那一代人的奋斗与激情,用宏大优美的艺术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它不仅是写主人公一个人的故事,它也是千千万万颗心灵历程的真实写照,是真正的 英雄的描述,它赞扬了这样一种精神,光明最终将战胜黑暗,尽管期间要经历众多曲折,但光明必将胜利!
就如傅雷给这部书所写的献辞一样,这段献辞我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真正的光 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 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内心突然会觉得,这段话不就是说给我听的吗。有种“原来它早就在这等我了”的心情!
这部书总共4册,我当时看了3个多月的 时间,我觉得我这三个多月的时间花的太值了,在我读这部书期间或者读完之后每次心里有什么情绪或者在生活、工作上遇到任何不顺我都会想到这部书、想到那段使我永生难忘的献辞!想 到它虽然不能直接的帮我解决问题,但是它已融入了我的每一个小的决定、每一种心态里面了。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和能量!
那部书、段献辞结合我当时的处境来看又是另外一番“量身定做” 的感同身受啊:真正的坚强决不是遇到挫折、无助之时不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继续向前奔跑的人!真正的强者决不是步步顺利、事事顺心,而是遇到困难、失败之后能够披荆斩棘、永不言 败的人!
当然,我每一次成长的背后纵然有很多因素促成,不论是心智的成长、思维方式的改变亦或是职业的发展等等,不能说与书籍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一定有着间接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进行着的!当然除了我在文中所列举的书籍之外,这几年还读了很多别的书籍,大部分都是文学名著,另外还有很多经济、金融类的书,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种 阅读的习惯到现在依然在保持!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在这物欲横流、浮躁高压的生活状态之下很多人会说,工作都那么忙,哪有时间看书?再说看那么多书有用呢?我的答案永远 是肯定的!一定有用,有时候甚至有大用!我的每一步成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我想,我与书的缘分会永远的延续下去,同时也相信,在我接下来的人生征途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有 缘书”,来吧,我会在未来的每一个时刻都随时欢迎你们!拥抱你们!热爱你们!直到你们完全融入我的血液、我的骨髓、我的生命!!!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感谢书籍!因为有你的陪伴,才使我得以挺过了那一段段苦涩的岁月!
“天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