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孩子刚上一年级不久,老家亲人打来电话,需要我们马上回去。如果连夜回去,就需要带着孩子,第二天是周一,带孩子回去多有不便,怎么办呢?我想,可以第二天早起,五点从北京出发,八点多就能到老家了,什么事儿都不耽误。这样的话,需要第二天,有人来把孩子接着,管早吃饭,然后送去上学。这样的事儿,找谁呢?谁家早起不是忙成乱麻?
同事?我用觉得和他们在一起,说说笑笑还行,天南海北高谈阔论也行。请帮忙,举手之劳也没问题,可是,这事儿,说实话,我不好意思去麻烦任何一个同事。硬着头皮去说,也是应该可以的。只是,这其中有个套路:首先,我要非常抱歉且不好意的请人家帮个忙,然后描述整个情况,然后再各种感谢的话,说一堆,最后,心里总存着一个歉意。对,这就是我的圈子里的繁文缛节,我不喜欢。
我想到了涓儿。说实话,那时候,我们还不太熟,但直觉上,我觉得可以。
“我明天早上需要回老家一趟,能帮我管下孩子吗?” 既然我不喜欢原来圈子的风格,所以就用我一直向往的风格开始吧。
“中!” 回答就是这么干脆利索。
“我明天早上五点就得从家出发,门我就不用钥匙反锁了。我把粥约好了,嘱咐孩子了,让她起来自己吃饭,你七点多到我家,接上她去上学。”
“好,放心吧。” 在北京这个大城市,在这茫茫人海之中,我就这么直截了当地请人帮忙了,这么多年,是第一次。这时,我知识分子的小气和顾虑来了,也是有点焦虑症吧——我怕她忘锁门。
“钥匙在餐边柜上,记得锁门啊。唉,我有点轻微焦虑症,你锁门给我拍照啊。” 说完这话,我真的是服了自己了。
“中,放心啊!”
第二天早上,我和老公准时出发。我是真有轻微焦虑症啊。门没有用钥匙反锁,我心里一直很忐忑。就快熬到七点了了,我不停的看手机,等着涓儿能给我发来信息。突然,手机指示灯亮了。赶紧打开看。
"我到你家楼下了啊。" 这时是七点。我心里终于放松了许多。涓儿马上就可以确认我的好闺女在家安然无恙了。
“到你家屋里了啊,孩子吃饭呢。” 还发来了孩子吃饭的视频。我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开心的看了看车窗外面。
不一会,一段视频发过来了。涓、她家孩子、我家孩子,她们三个,像一群顽童,说:*老师,看着啊,锁门了啊!卡啦,门关上了。
那一刻,我感动了。心里一阵暖流,眼里有些湿润。那时,我感觉,终于,在北京,有一个朋友,给我一种牢不可破的安全感。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说到:从此,绝不辜负这段友谊。
涓儿,从此,成了我的三个朋友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