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思维不行,思维是目标导向 的,实现目标全靠思维的引领,布局。
过度于思维,求而不得又会焦虑,抑郁。苦思冥想会精力耗竭,沉浸思维还会无法专注于当下,容易分心。
思维太强大会执拗,不近人情。会过于自我。
没了感觉也不行,感觉是专注力的基础。
该感觉发挥作用时要有感觉能力,包括肌肉感,视感,听感,写感,说感。都需要专注才能连接上身体的感觉。
但感觉又有个坏处,过度沉浸于感觉中,容易放纵内心的欲望,对事物上瘾。吃,喝,玩,乐,性,权,利,都是因感觉放纵过度。
另外沉迷于感觉,又容易矫情,吃不了苦。克服不了生理上的困难。忍受不了生理上的痛苦。
如何去平衡这两者呢?
解决方案就是要去做事,干活,有目标的干活,这种工作最好是需要专注当下的感觉力,又需要统筹全局的思维力。
能想到最简单的整训练到思维力与感觉力的,就是运动锻炼身体,达到一个目标,减肥。
因为身体在动,可以感觉身体。有目标,思维需要指导身体来坚持,来长程地坚持做同一件事。
所以是有思维引头,感觉参与的一个项目。
因而这样的活动能培养双方的共同协调性。
只有当感觉与思维是同步的,双方能协调一致,我们的人体才能发挥出最大效能!
举例,感觉到累了,但是还是想坚持做某事,说明思维与感觉不同步。思维过强大,就该让步一下,因为不协调了。
认为该做某事,但感觉不想去做。这也不不协调,是思维系统发展得强大,而感觉系统太柔弱,跟不上思维的渴望。这得训练感觉,让身体克服感觉的牵引。
想到什么,能做到。知道什么,能做到。
想到和知道的都是我们的思维产生的内容,而做到是要靠身体去行动感知的,达到这种状态,就是知行合一了。
知,即思维头脑,行即感觉,二者在我们机体能同步,就合一。合一了,就是我们做人达到的最佳状态,没有内耗,平静而有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