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就立了9次特等功的“兵王”张英才,在面对采访时,85岁的他双眼含泪,哽咽着说:“我有什么功劳啊!和我并肩做战的战士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这个立功证件显摆啊。”
从战争中活下来的张英才,从战争结束到接受采访时,60多的时间从来不曾主动提起过自己曾经立下的功勋,他认为比起那些付出了生命的战友,自己的那些功劳,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
事实上,战争时期中国百万军人,最终荣获特等功的总共也才77人,而他一人,则获得了9次的特等功,是荣获特等功最多的战斗英雄,“兵王”之称当之无愧。
1924年,张英才出生在山西一个贫苦家庭,随着战乱的到来,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直到1939年,15岁的他正式参加了八路军,迎来了生命的重大转折。
刚参军时,他负责的是文职类的工作,直到1945年才转了岗位,带兵参战,张英才第一次显露出他军事上的才能。
1945年,在上党战役中,张英才带领一个连的战士,坚守一整天,击退敌人22次进攻,歼灭敌人300余人,守住了阵地。
1946年,在吕梁战役中,他带领30多人突击敌方阵营,在对方上千人的三面包抄中,拖住对方4个多小时,成功等来了后续部队全歼敌军,立下了他军人生涯第一个特等功。
而让张英才“封神”,却是在1948年,这一年的“淮海战役”中,他带领一个营500多人,接到的任务是阻止敌方两个师突围。
500人对阵至少2万人,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也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张英和他带领的1营,最终把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功完成了。
就在这么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张英才带领1营不仅完成了阻止敌方两个师突围的任务,甚至还有余力带领一个“尖刀班”,突入敌军14军的驻地,攻占了指挥所并击毙了14军军长。
在战争时期,张英才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上百余次,而他在战争中英勇的表现,也让他有了一个“拼命三郎”的称号,“兵王”的称号也是实至名归。
张英才不仅自己是军人,夫人也同样是一名军人,两人于1953年结婚,一直恩爱如初。而他的二子一女,也在受他的影响,三人都成为了军人中的一员,子承父志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有句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如张英才一般的英雄前辈,才有了我们现在安稳幸福的生活。
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倍去珍惜当下的生活,也努力尽自己一份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美好、更富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