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宝妈加油站刘智,版权所有。
做家长其实就好像一个人进入新行业,你从来没做过,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那怎么办呢?就要像很多招聘广告中写的那样,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有激情,有自驱力,还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我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不过已经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有了一些工作总结,可以在这里和各位新入行和已经入行还在成长的家长们共同分享。
我在这几年和孩子的摸爬滚打中(哈哈哈,一本正经地,写得太好玩啦),总结了一下七点心得。
1、让孩子能够有时间不被打扰的“自由放飞”一会儿
小的时候,我们仰望星空(当时还能看到满天星斗),肆意放飞我们想象力,想象我们是驰骋于浩瀚宇宙的英雄。
自从中学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让我们的大脑“自由放飞”了。
到了现在不管是睁着眼还是闭着眼,除了工作、挣钱,就是还贷、报班儿......
我们的思维也像套上了乾坤圈,把我们的想象力如魔性般压制无法释放。
而我们的孩子,虽说赶上教育减负,但实际却是不减反增,而且课后还要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从周一到周日。
忽然有一天当我看到她那快要失去光芒的眼神时,我有些害怕,害怕她这么小就失去一个孩子该有的想象力。
于是我开始退掉她不感兴趣的班,还给她一些可以“天马行空”的时间。
同时让孩子尝试各种新的事物,让她在尝试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兴趣。
让孩子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幻想与好奇,是孩子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只有充满了幻想与好奇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兴趣,否则他们将会是一个一个技能机器。
2、让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点亮自己
我们总是觉得孩子小,不懂选择,也就很自然地为他们做好了各种的选择,如外语,口才,钢琴......
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立于其他个体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就拿《成长的秘密》中的池亦洋来说,他的选择是橄榄球,这个在国内家长圈中根本不流行的兴趣,是家长们不会选的。
但却是孩子真正的兴趣,他的父母支持了他,最终他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支持,在为祖国争光的赛场上点亮了自己。
每年有多少孩子投入到他们并不感兴趣的钢琴等兴趣班中,最终有几人能坚持下来?又有几人能成为朗朗?
而他们本可以在其他的世界中绽放自我,却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凋零,真的很可悲。
3、把你紧握在他臂弯的手拿开,让他可以获得进步
每次下雨,带女儿去踩水,总能听到一些声音,“别踩水,裤子都弄脏了还要洗”,“看你,把衣服都弄湿了,感冒了怎么办?” ......
我家孩子经常在雨天打着小伞穿着雨鞋或者小凉鞋去外边踩水;光着两只小手去堆雪人、打雪仗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雪,但是从没有一次感冒发烧过。
倒不是说她从不生病,她也感冒发烧,一般情况都是我们觉得凉,给她捂上一堆衣服的时候。
我总觉得孩子小不会做家务,结果有一次摊煎饼,她就让我们大吃一惊,居然摊得很地道,原来是跟奶奶学会的。
我们真小瞧了这个当时刚三四岁,要站到小凳子上才能够着电饼铛的小朋友。
孩子天生就是探险家,如果我们总是给他束手束脚他就没办法自己成长,他需要一个更开放宽松的环境来探索未知。
4、可以试着在规则范围内让孩子成为主角
很多家长会说,让孩子当主角,家里不就闹翻天了啊。
其实不然,就算演电影中的主角也不是随心所欲,也是有合同和剧本等规则约束的。
孩子也一样,想让他当主角,先要和他商量好规则,只有按照规则才能当主角。
不商量好规则那肯定容易闹翻天,因为孩子不清楚做到什么样叫做合理。
上周末孩子当家庭小主厨负责当日的午饭,我们事先讲好,要搭配合理,不能只选她爱吃的,孩子开始有点小小的不乐意,但很快就同意了。
她还列了个菜单,我们一看就笑了,原来是春饼,真是不错的主意,看我们表扬她了,她也很开心。
其实孩子并不象想象中那么无法无天,之所以被我们看作一个个的小霸王、小皇帝,甚至小土匪,99.999%都是我们惯的。
我们没有从小就给他培养规则意识,总觉得孩子还小。
而当他们长大了点,我们又突然因为某些事情,对他们严加指责和约束,这让孩子瞬间就懵圈了,在孩子的脑海里,家长也瞬间就变成了个喜怒无常的怪兽。
5、多给孩子一些陪伴而不是陪着
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经常陪伴孩子。
小时候,陪他楼下玩儿,晚上陪他看动画片。
大点了,又陪他去上兴趣班,陪他写作业。
其实这个都不叫陪伴,只能叫陪着。
陪伴是像伙伴一样的和孩子一起融入到他的活动中,和她感同身受。
陪他一起玩,就要和她一起感受游戏的快乐。
陪他一起读书,就要和他一起在书中的世界遨游。
陪他写作业,就要和他一同思考,一起分析。
这里说的一同思考和分析,可不是替他写,而是要他自己进行思考,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家长再拿出家长的想法和他讨论。
只有我们真心地投入到陪伴中,陪伴才会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6、倾听孩子的内心独白有助于情感培养,沟通是最好的情感粘合剂
很少有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像朋友般的聊聊天。
大部分家长和孩子在一起不是批评教育,就是督促学习,再不就是带着孩子到处玩儿。
而孩子也很少愿意和家长进行坦诚地沟通,因为一没时间,家长忙得没时间,孩子玩儿得没时间;二没意义,因为聊得结果总是自己被批评。
其实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还是情感和心理教育,而最好方式就是倾听与沟通。
只有家长认真地倾听了孩子的声音,才能知道孩子真正地想法,也才能找到更合理的方式帮助孩子。
而只有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让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更加紧密。
前一阵,老师说:“您的孩子上课说话,影响周围同学,您要好好管管啊。”
......
晚上,下完棋,她又赢了我一局。
我:“我们休息一会儿吧。”
孩子:“行,老赢你你就该生气了,呵呵!”
我:“我们聊聊今天发生的事儿怎么样?”
孩子:“行啊,你先说。”
我:“今天你们老师找我聊天了。”
孩子有些紧张:“老师说我什么了?”
我:“没什么,就是希望你上课能够多听她说,下课再和同学交流。”
孩子:“哦,我觉得老师可能是误会我了?
我:“为什么这么说?”
孩子:“今天是前边的同学说话,老师却说是我说的;再之前,我借东西老师也说我说话。”
我:“我相信你不会去故意说话,但总让老师误会也不好,你觉得该怎么解决呢?”
孩子:“我也不知道。”
我:“那能不能这样,尽量把学习用品带齐,不去向别人借,上课也不东张西望,一直看着老师。不给老师误会你的机会如何?”
孩子想了想:“行,其实我也不想老师总误会我。”
我:“那就努力不再让老师误会,加油!”
孩子:“ok!”
7、把自己变成孩子和他平等的对话,但不要把孩子变成自己
高高在上的感觉确实很爽,但是会让我们忽略很多重要细节,也会失去判断的准确性。
比如有一次吃饭,孩子在玩儿积木,我叫她出来吃饭,她答应了一声但是半天没出来,我认为她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于是大声训斥,她委屈地出来什么也没说,洗洗手坐下吃饭。
事后她妈妈告诉我,她当时马上就要搭好一个建筑物,想给你一个惊喜,所以没有及时地出来。
如果我当时能够多等一下,事后了解一下,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误会了。
可是我们很多家长都像我一样没有多等那么一小会儿,因为我们是家长,说一不二。
如果我们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不加收敛地对待孩子,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孩子会成为一个小版的自己。
我妻子就曾跟我说,有一天晚上因为作业问题,她和孩子争吵起来,孩子所说的话跟我教训他时一模一样。
养娃不易,家长又是小白,就更不易了,如果我们不想延用父辈的强硬,那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宝妈加油站:P大小硕、前21报编辑,娃7岁,传递不焦虑的育儿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