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时,我布置了任务:预习一篇课文。具体要求是先读一读了解主要内容,再按要求用不同的记号划出相关语句。
一开始,人声鼎沸,书声琅琅,大有当年三味书屋的喧闹沸腾,巡视其间,微笑、默叹。
不一会儿,读书声逐渐减弱了、稀疏了,偶或有一两个学生还能引吭高歌一阵,引来邻座的捂嘴一笑。见状,他们似乎也察觉自己的“另类”,讪讪地挠挠自己的脑瓜,瞟了我一眼,显出尴尬窘迫的神情,急忙把头埋了下去,最终成为了静默。似灯光旖旎的舞台,曲终人散,只留一地的沉寂。教室里波涛汹涌后复归风平浪静。
起身环视,有几个孩子可能还需要朗读,左顾右盼、察颜观色。许是怕自己太突兀,竭力把声音压低,直至最终被这片宁静淹没。看情形,恨不得回头再撒上一层细沙,掩盖一切曾经走过的蛛丝马迹。
见此情形,我提醒:咱做啥不要被别人牵制,不随波逐流,不要因追求从众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我们要有自己的计划、主见和行动准则!问问自己:为什么我就不能坚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为什么我就不能成为别人追逐的风景?为什么乾坤不可以由我来扭转?话,说给学生听,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听。
一意孤行固然不对,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不突兀,或是显示自己和别人的融合,不知不觉间就迷失了自己,甚至宁可牵强,也要流俗。或许,平庸如此练就。
网友评论